近日,中國科學院通過制定技術支撐系統建設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計劃將不斷加大對科學儀器的研發力度,進一步整合科技資源,逐步打破封閉,走向共享和開放。
在10月27日召開的中科院技術支撐系統建設工作會議上,該實施方案指出,中科院將設立專項資金用于支持院所兩級公共技術服務中心建設,以及試驗方法研究、技術改進等工作。
先期將試點建設30~50個所級公共技術服務中心,中科院每年將給予一定經費補助,高額度達到150萬。同時部署啟動10個大型儀器區域中心,每年遴選20名關鍵技術人才,每月給予1000元(US$147)的特殊崗位津貼。同時,每年支持5名左右的杰出技術人才,每人支持經費為50~100萬元(US$73,529~147,059)。
在會議上(10月28日),中科院秘書長李志剛指出,長期以來,由于以課題組為單元、PI為基礎的研究模式已造成資源分散、信息難以共享以及儀器設備使用效率不高的局面。李志剛說:“在進行實驗方法創新和科研裝備功能改進的同時,該實施方案鼓勵個體科研組進行儀器共享。”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工程師代亮說:“有必要鼓勵科學家去挖掘科研儀器全部功能、開發新的儀器設備和試驗方法。”
“但是,各個研究所技術人員的職稱評定都是各自為政,標準也都不一樣,很難去評定技術人才所作出的貢獻。”中科院研究員袁萍說。
同時,李志剛透露,評價技術人才的詳細規則即將出臺,評價不僅要考察他們發表文章的數量和質量,而且還要考察他們對科研設備的研究和開發程度。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黃勇平研究員說:“除了人才建設,如果在科研儀器管理上不能有所作為,將很難去克服儀器使用費用以及共享等諸多難題。”
歐姆龍傳感器專欄:http://www.zouyunfu.com/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