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鼓樓區正在金陵中學的東側建設一種機械式智能立體的停車庫,這種車庫不僅可大大節省停車空間,而且內部的搬運工作全部由
機器人完成,1分多鐘就能輕松完成停取車。據悉,這是鼓樓區政府引進歐洲新的立體技術,由南京萊鋼泰達艾利肯車庫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的,這也是南京市首個地上為綠地的地下車庫。
該項目占地2100平方米,可用面積2000平方米,總投資3000多萬元。工程為地下兩層,將采用兩套歐洲silomat機械式智能停車系統,設有三個停車層,可停240輛車。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說,按照相關標準45個平方才能停一輛車,同樣的地下面積多只能停放六七十輛汽車,而引進這種國際新技術后,停放車輛的數量一下就提高了4倍。不僅如此,建成后地上還將恢復綠地。
記者通過立體車庫的動畫演示看到,開車人只需把車輛停放在位于地面的車庫出入口,刷卡后便可離開,緊接著,機器人便開始忙碌起來。這個機器人是有著4只可伸縮“手指頭”的搬運器,收到停放車輛的指令后,機器人便會伸出“手指頭”把車輛從底部抬起,更“神奇”的是,智能化的機器搬運人還能夠同時快速地檢測車輛外形尺寸,識別車輛大小,自動把車停進大小對應的“房間”。
更有趣的是,在機器人搬運車輛的過程中,車輛還在旋轉,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搬運過程中的旋轉,不僅使得開車人在存車、取車時不用倒車,而且也大大縮短了停取車的時間。普通立體車庫存取車都要近10分鐘,而這種車庫1分多鐘即可完成,多不過兩分鐘。如果在固定時間用車,還可通過電腦提前進行預約,機器人在停車時就會選擇靠近自己的位置,時間一到便會準時送到車庫出口。機器人能自動對停偏的車輛進行對中,“生手”也能方便停車。此外,這種新型立體車庫是機器人直接搬運車輛,沒有車板產生噪聲。車輛是熄火入庫,避免了地下車庫尾氣排放引起的空氣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