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浙江林學院聯合香港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大學等單位共同建設的野外
無線傳感器網絡,近日在浙江林學院校園里建成。該無線傳感器網絡擁有120個結點,主要承擔全天候智能監測森林生態中的溫度、光照、濕度、二氧化碳含量等數據,是目前國內規模大的的無線傳感器網絡。
該網絡能讓農林以及相關學科的研究人員輕而易舉地了解周圍環境變化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情況。以往,由于主要采用人工的辦法,要獲得每隔幾天甚至每隔幾小時的數據,科研人員不得不花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定時監測,如果要進行大范圍、高密度的檢測所需的成本十分高。同時,野外監測還常常使科研人員處于危險之中。
科研人員成功攻克這電池使用時間短、無線傳感器數據傳播距離短等問題。“由于傳感器的傳輸范圍一般在幾十米到幾百米,所以要監測大范圍數據就非常困難,我們將這些傳感器構建成網絡,采用接力的方式通過一個個傳感器將遠的數據傳遞過來,后傳輸到控制中心。”莫路峰介紹說,采用他們的節能模式傳感器,電池使用時間延長到3個月。
據悉,目前無線傳感器價格在300元左右,可根據需要定時傳輸所需要數據,應用在森林生態安全、森林防火、氣候變化研究等方面。運用該技術,今后科研人員要掌握野外的一些基本數據變化,再也不用天天派大量人力去監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