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語:自去年7月1日《中小型三相異步電動機能效標準(GB18613-2006)》正式實施后,我國電機能效標識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近日,記者從“中國能效標識網”了解到,截止到今年8月,已有來自生產企業的1萬種電機產品進行了能效產品的備案。
“雖然該標識推廣效果顯著,但相對于全國近2000家大大小小的電機企業來說,這個數字還遠遠不能達標,就目前的情況而言,關于能效標識的實施、監督以及如何進一步推進高能效電機的發展都是未來的努力方向。”一位電機能效檢驗機構的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
企業轉向生產電機
在北京一家機械產品零售店中,記者發現中小型三相異步電動機產品都貼上了能效標識的標簽。賣場導購員對記者說,標有能效標識的電機產品才能進店銷售,如果被查出沒有標識,執法人員可當即要求商家將無能效標識商品撤柜,并責令其限期整改。
福建省福安市一家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從去年開始,企業就已經按要求對電機產品進行了申報,目前已經全部申請完成,并將開發2級以上的能產品。“這對于我們出口企業并不是難事,由于歐美等地對能效工作把關很嚴,很多電機生產企業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積極調整產品結構,轉向生產能電機。”該人士表示。
能效監督難度大
福安等地推廣能效標識工作已走在前列,但從全國來看,還有很多薄弱地區。近期,山東德州、浙江臺州和溫嶺等地紛紛開展了針對電機能效標識的檢查活動。其中,在對寧波國美電器有限公司溫嶺分公司、溫嶺市家電有限公司、溫嶺市胖子家電、樂購溫嶺九龍店銷售的產品檢查中發現,大部分產品基本上按要求加貼了能源效率標識,但也有個別產品存在未加貼現象。
山西一位能效監督人員表示,當地還有很多電機企業仍然沒有張貼能效標識,有的企業根本不知道還需要張貼能效標識,還有的商家鎖門逃避檢查。“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國電機企業分布廣,小企業多,管理難度大。”相關人士告訴記者。
上海電機協會副秘書長陳康認為,以上海地區為例,目前電機生產企業有近百家。由于部分企業從事電機生產時間比較短,生產經驗不足,生產設施不太齊備,加上技術人才缺乏,沒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研發隊伍。因此要求這些企業達到先進水平,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需考慮綜合因素
陳康表示,電機能效標識于2008年6月1日出臺,而國家標準GB18613—2006中明確規定,3級效率標準值將于2011年7月1日廢除。目前全國大部分電機企業產品效率標準均為3級,只有極少數產品為2級。
“大馬拉小車這是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如用戶只需較小功率的電機,而卻采用較大功率的電機。電機生產企業有必要向用戶介紹其產品的性能特性,在了解用戶需求及實際工況后,有責任向用戶推介具有合適功率的產品。這雖對傳統電機銷售模式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但這樣能從根本上改變“大馬拉小車”的傳統模式,從而可以優化電機的選用,大幅提高電機的效率。”陳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