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视频深夜福利网站|午夜性春猛交|日日射日日干|av免费提供|另类网站

廣州菱控|歐姆龍(OMRON)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資訊 >> 正文
新聞搜索
新新聞
本月熱門TOP10
電力:智能電網點亮萬家燈火
http://www.zouyunfu.com
文章來源:計算機世界報 更新時間:2009-9-25
分享到:
電力:智能電網點亮萬家燈火

    編者語:新中國建國60年來,我國的電力網絡延伸到廣闊大地的各個角落,為國家的安定團結、繁榮富強默默地貢獻著自己的力量。而在電力網絡的正常運營中,信息化起到了越來越關鍵的作用。可以說,正是因為電力信息化方面的突飛猛進的發展,我國的基礎電力供應才能迅速跟進并保障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

 電網公司工作人員在電網運行狀況

國網信息通信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建明

  電力:智能電網點亮萬家燈火

  在國網信息通信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建明的辦公室里擺放有兩臺電腦,一臺是連接公司內網的臺式機,用來管理公司內網中的日常工作、處理內部郵件、審批各種內部文件等;另一臺是連接互聯網的筆記本電腦,查看各種外部新聞、處理各種外部郵件。雖然年近半百,但劉建明與80后年輕人一樣,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離不開網絡,每天上班前的1個多小時是上互聯網查看各種新聞、了解國家大事;而上班后的時間,則大部分在內部網中處理公文、了解公司運行狀況,處理內部郵件等各種公司日常的事務。晚上,通過互聯網了解目前國內外新技術的發展情況,跟蹤了解電力系統新技術的應用情況和相關新聞。

  “現在,國家電網公司所有員工的工作都離不開信息化平臺,不同崗位的人員在此平臺上履行著各自不同的職責。比如,人員在網絡上電網的運行狀況,調度人員在網上調度電力,管理人員在辦公OA網上審批各種文件,負責查線路的人很多都有PDA,可移動工作……信息化已經滲透進了電力行業的各個方面。”劉建明說。

  國家電網公司是整個電力行業的一個縮影。目前,國家電力行業有7個大型企業集團,其中包括5大發電集團和兩大電網公司,即華能、大唐、華電、中電和國電5個發電集團,以及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兩個電網公司,整個電力行業的信息化已經滲透進電力生產、現場、電力調度、電力通信、信息化辦公等各個方面。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電力行業是目前中國信息化應用水平高的行業之一。有數據為證:2007年,國資委開展的中央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國家電網公司被評為十家A 級企業之一,綜合排名第四,4個一級指標均位于央企前列,其中信息化領導力排名;19個二級評價指標中,信息化標準規范與管控體系、主營業務信息化、信息化集成水平、信息安全管理4個方面均排名!同樣,電力行業的其他集團公司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這一切成績的取得,源自于自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電力行業就高度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

  從電子管計算機開始

  1946年,上臺電子數字計算機“ENIAC”問世,這是一次革命性的技術飛躍,從此計算技術開始被有遠見的行業關注和應用。電力行業就是這樣的一個行業。

  上世紀5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初,百廢待興,作為國家基礎設施的電力網絡和發電能力嚴重不足,除了許多大城市外,中國大部分的農村地區甚至一些中小城市都沒有電網,人們還在使用煤油燈等古老的照明工具。而整個中國處于半農耕狀態,工業化進程剛剛開始,工業電力的需求日益高漲,無奈電力供應嚴重不足,國家急需完善并擴充基礎電力網絡。

  電網建設、運行和管理需要進行嚴格的科學計算:一個地區需要多少電能?電網能承載多大的容量?大負荷是多少?低負荷是多少?電力行業首先需要采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對電網進行模擬、、分析、計算。

  “1958年,國際國內還沒有成熟的計算機設備可供電力系統使用。我國電力行業正處于起步階段,需要大量的計算工作,當時華北電力設計院的康文、王明俊等工程師參加了中科院計算所組織的我國臺大型數字電子計算機(104機)的研制、調試和投運等工作。隨后,他們進行了電力部門161電子管計算機的研制開發工作。當時,這些計算機還是使用磁芯存儲器,這是中國電力計算的前身。”劉建明說。

  但利用這種計算工具,工作量是相當巨大的,工作人員異常艱苦。“程序都是技術人員編寫出來后用打孔機在紙帶上打孔,然后輸入計算機計算,一旦打錯,就得重新打,不僅需要工作人員注意力高度集中,非常消耗體能,還極容易出現錯誤。后來用卡片要好一些,但是還是容易出錯。”劉建明說,“好在這種計算機,一旦將程序輸入進去,執行起來效率很高,解決了很多計算問題。”

  進入上世紀60年代初期,電力系統陸續開發了電力系統潮流、短路、穩定等基本應用軟件,為我國的電力信息化起到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電力信息化飛速發展

  隨著時代遷移、技術發展,信息化在電力行業中的運用也逐漸增多。到上世紀70年代,電力行業已經不需要一條一條代碼地通過紙帶人工輸入了,那時,國外計算機產業開始飛速發展,成熟的計算設備開始出現,電力行業開始引入小型機系統。

  “隨著電力計算工作量的增大,我們引入了當時流行的PDP、VAX等計算機,這些計算機比以前簡單、方便了很多,為我們節約了不少的人力物力,信息化技術帶來的效益也漸漸顯露出來。也是在這個時候,國家電力行業舉辦了次信息化會議。” 劉建明回憶說,“電力行業的發電控制也出現了改革,不再是以前的人工控制,而是出現了自動化控制,這讓人們看到了信息化發展的前景。”

  進入上世紀80年代,電力信息化的一個重大發展是進入自動化控制階段。東北、華北、華中和華東四大網EMS系統的引進工作推動了我國電力行業的計算機應用和軟件開發工作。電力行業通過向政府貸款買來了IBM大型機,開始了廣泛的計算機應用和自動化。此時可以說是整個電力行業的一次信息化改革的關鍵時刻,電力行業信息化真正走上了軌道。

  而上世紀90年代以后,電力行業的信息化發展又跨進了一大步,1997年到1998年是電力行業的一個分水嶺。1997年8月,原電力工業部正式頒發《全國電力計算機網絡建設規劃》,拉開了電力信息網絡建設的序幕。

  到目前為止,電力行業已經實現了調度自動化,建立了生產自動化控制系統、管理信息系統、辦公OA系統、ERP系統等,電力信息化得到了飛速發展。

  未來關注:智能、安全和移動

  2009年7月16日下午,美國能源部部長朱棣文和美國商務部部長駱家輝等一行來華訪問了國家電網公司總部,雙方探討在清潔能源方面的合作,并就建設智能電網、推動清潔能源的利用交換了意見。實際上,智能電網正是目前國際國內的一個熱門話題,也是一個前沿話題。

  所謂智能電網,就是電網的智能化。根據我國的具體國情,我國能源專家武建東提出了“互動電網”的概念,主要用來建造電網的信息回路,推動電網整體轉向節能,提高電及相關能源的效率,減低用戶成本,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將電網價值大化。

  智能電網是電網發展的新趨勢,發展智能電網可以引導各方更加用電,實現節能減排,潛力巨大。而信息通信技術是智能電網建設中的重要技術支撐平臺,同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調度各環節密切相關。劉建明提出了新一代電力信息通信網絡模式的“3N”發展思路。

  此外,隨著電力信息化的不斷深入,電力行業,從生產到傳輸、、調度,再到辦公,都已經離不開信息化,信息安全問題也隨之成為信息化建設者重點考慮的問題。“電力信息化安全問題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將是重點關注的問題。”劉建明介紹。

  同樣,信息化水平日益增強的電力行業不會忽略任何新技術的發展,3G等移動技術在電力行業的應用也是國網公司正在研究的課題,“電力行業有很多移動辦公的人員,比如,線路檢修人員等,如何有效利用移動技術,讓信息化進一步深入到每個工作人員的身邊,是電力信息化下一步的重點,目前,我們正在研究如何在電力信息化中引入先進的無線通信技術,為智能電網提供技術支撐。”劉建明說。

  談到電力信息化的未來發展,劉建明表示,“在過去的60年中,電力信息化成果豐碩,有力地支撐了我國電力事業的發展,而未來,電力信息化的發展方向將是智能、安全和移動。”(文中老照片由當年參與研制161機的王明俊同志提供)

  我國電力信息化的四個階段

  1.階段: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初。電力工業信息技術應用從生產過程自動化起步,主要在:電網調度、電力試驗數字計算、工程設計科研計算、發電廠自動監測/、變電站(所)自動監測/等。

  2.第二階段: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電力行業開始廣泛使用計算機系統,如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發電廠生產自動化控制系統、電力負荷控制預測、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電力系統等。同時,電力行業許多單位開始開發建設管理信息化的單項應用系統,個別應用達到了當時較高的水平。

  3.第三階段:20世紀90年代初到21世紀初。從單機、單項應用向網絡化、整體性和綜合性應用發展,信息技術應用由單一應用發展到綜合應用,由操作層向管理層延伸,一些專項應用系統也進一步發展到更高水平。

  4.第四階段:進入21世紀以后。大型電力企業信息化進入了深化應用階段,信息化和主營業務的融合更加緊密,在信息化領導力、信息化基礎、信息化應用、信息化應用與管理、信息化人力資源、信息安全六個方面成績顯著。

  

上一條 上一條:伺服與運動控制:見證新中國工業領域不凡成就
下一條 下一條:中國石油儲備剛開始 產能過剩指風電設備非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