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消息:據墨西哥《每日報》10月31日報道,歐洲專家預測,在未來10年內,大多數手術都將無需從皮膚上劃開大切口,納米技術和機器人研究的進步將幫助醫生實現在病人體內“漫游”,觀察分子的異常情況,從而在更合適的部位進行治療。
這不是科幻小說。目前已經有機器人和遙控系統被運用于微創外科、其他需要精準切割的手術及內窺鏡檢查等領域。
例如,意大利圣安娜大學發明的生物醫學機器人可以用“爪子”沿人體的消化路線移動,檢查從喉嚨到胃部和十二指腸的每個部位。倫敦皇家學院發明的機器人則以矯正男性前列腺生長為目的。醫療界的好助手“達芬奇”機器人醫療系統有800多個兄弟分布在全球各地的醫院。這個天才的機器人已幫助醫生施行了腸胃、心臟、胸腔、兒科和婦科等手術,其精準度堪稱。
科學家解釋,只需事先確定患病器官的體積大小,機器人就能自動執行任務。
近研發的“裝配結構管腔手術系統機器人”頗受關注。這種儀器可以被病人吞入腹中或者以片段的形式通過鼻孔進入人體并插入器官。
患者需要吞入15個組件,這些組件隨后在傷患處集合,組裝成一個能夠施行精細手術的儀器。這種治療辦法沒有其他創傷,能減輕病患痛苦并節省手術和康復時間。
倫敦皇家學院泌尿外科醫生賈斯廷·韋爾認為,如今機器人已成為日常醫療工作的組成部分,“隨著機器人的價格越來越低、體形越來越小,它們定會成為常規醫療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