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有一批企業早已意識到綠色環保中所蘊藏的商機,并投資研發試圖抓住這種商機。
哥本哈根會議這只在歐洲扇動翅膀的“蝴蝶”,正在引發中國國內企業的綠色升級。
“我都已經一天沒睡覺了!”2009年12月20日凌晨,喬黎明終于從冰天雪地的哥本哈根回到了全球風能理事會總部比利時布魯塞爾,她是這個理事會的政策主任。由于各方一直沒有達成統一意見,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在19日后一天召開后,一直持續到了午夜,直到后仍然沒有達成具有法律效力的法案。
喬黎明已經參加了四屆全球氣候大會。這是氣候大會獲得全球關注度高的一次,也是讓她失望的一次。喬黎明和很多人一樣,希望哥本哈根會議可以在《京都議定書》所取得的成果之上推動各國對二氧化碳減排進行立法。可是令喬黎明失望的是,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的終結果反而松動了《京都議定書》的法律效力,減緩了減排進程。
在哥本哈根,喬黎明看到了華銳風電董事長韓俊良。華銳風電這家2006年創辦的企業在短短三年間規模已經在風電行業中排行第七,在國內風電行業排行。
從2005年至今,國內風電產業每年的市場增長率都達到了。事實上,以華銳風電為首的中國一大批風電企業,很有可能受到哥本哈根大會的負面影響。
由于哥本哈根會議在減排問題上的松動,華銳風電這樣的可再生能源生產企業可能難以再從國際碳交易中獲利,這意味著將來風電企業的利潤會減少2%~4%。通常煤電產業的利潤比風電產業高2%~4%的利潤,失去這2%左右的利潤,逐利的投資者將對風電產業失去興趣。
與哥本哈根會議的陰霾相比,中國在哥本哈根會議上作出“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諾表現出來的積極態度,或許可以讓像韓俊良這樣提前在國內綠色環保事業上“下注”的企業家松一口氣。在國內,有一批企業早已意識到綠色環保中所蘊藏的商機,并投資研發試圖抓住這種商機,他們希望哥本哈根會議可以讓中國政府對綠色環保事業有所扶持。
提前布局 企業抓住綠色環保商機
喬黎明在哥本哈根會議上除了見到了華銳風電董事長韓俊良,還見到了萬科集團董事局主席王石。王石和他的國內同行萬通集團董事長馮侖、鋒尚國際董事長張在東一起來到了哥本哈根。
實際上,王石早就意識到了綠色環保中的商機。萬科在2000年成立了住宅產業研究中心,開始研究能夠降低碳排放的住宅產業化。迄今為止,萬科在這方面的投入已經過10億元。而這一切投入則來自于王石的判斷,酷愛登山和探險的王石認為綠色環保將是未來地產行業的核心競爭力。
萬科目前的住宅產業化率已達到15%,今年準備達到30%,到2014年可能全部實現產業化生產。萬科還在住宅產業化基礎上開發綠色建筑,使用太陽能光伏發電、風力發電、潮汐發電甚至垃圾發電,以大程度地開發替代能源。
“光伏發電已經快速鋪開。前年萬科所造小區中,光伏發電能力還只有1萬千瓦時,去年這個數字是10萬千瓦時,今年可以達到90萬千瓦時,到2012年這一數字將達到540萬千瓦時。”王石說。他認為中國未來綠色建筑領域的發展潛力巨大,企業只有提前做好準備,才能適應未來市場的變化:“早準備,早主動;不準備,很被動。”在綠色環保方面,萬科提前準備了近10年,這是一次商業機會的伏擊。
不僅僅是萬科,還有很多企業在綠色環保方面早做好了伏擊這次商業機會的準備。
GE就是其中之一。2005年,GE提出綠色創想戰略,通過GE先進的清潔技術和解決方案,幫助政府、企業和社區應對環境和經濟的雙重挑戰,開拓可持續發展之路。
該戰略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客戶的青睞。GE公司運輸系統集團于2005年10月與南車戚墅堰機車有限公司正式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提供300臺6250馬力的Evolution系列HXN5中國主干線機車。與中國目前運行的大多數機車相比,GE的中國干線Evolution機車可減少尾氣排放并具備更高的能效。如果將8000輛中國現運行的干線機車全部更換成新的機車,馬力相同的情況下只需4544輛中國干線Evolution機車,且污染排放將至少減少28%。
GE在綠色環保方面先行一步的戰略給它帶來了豐厚的利潤。雖然GE的業務仍然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但是2009年前三季度,GE在中國的綠色創想收入已達6.56億美元,與2008年同期相比,實現了近50%的增長。
在國內,意識到綠色環保潛在商業價值并大力投入的企業家還有不少,他們往往都是行業中的翹楚,迅速抓住了這個新的商業機會。關注燃油、燃氣、中央空調和建筑節能的遠大空調集團總裁張躍與研發電動汽車的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都是其中的代表。
從等待政策到推動政策
雖然中國已經作出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諾,但是這些企業還是希望政府能夠出臺更明朗、更細化的政策。對于這些企業來說,他們幾年前所做的綠色環保投資能不能產生效益,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政策。
萬科表示,如果住宅產業化能得到政策的推動,那么施行的難度會小得多。實際上,幾乎與萬科同時啟動住宅產業化研究的國內地產商金地集團已經放棄了住宅產業化的研究,“沒有政策的推動和政府部門牽頭,光靠企業推動實在是太難了。”金地集團過去負責住宅產業化研究的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2009年12月中旬,萬科在北京的首個住宅產業化項目“萬科假日風景”竣工交房,北京市住建委技術開發中心產業化技術促進室主任李祿榮參加了這次竣工交房儀式,今后3年,北京將推出160萬平方米住宅產業化技術生產的住宅,北京市政府也在和萬科合作,試圖推廣住宅產業化。
王傳福也與王石一樣,希望在新能源汽車推向市場的時候得到政府的補貼。“標價為15萬元的充電式混合動力轎車,對中國普通消費者來說太貴了。”王傳福公開抱怨比亞迪研制的F3DM需要得到政府的補貼才能賣得出去。“政策因素遠遠大于市場因素,F3DM能銷售多少取決于政策支持力度。”比亞迪銷售公司副總王建鈞說。
有消息稱國內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可能從客車開始,而不是從比亞迪研發的轎車領域開始試點。為了可能出臺的補貼政策,王傳福已經收購了長沙三湘客車廠,正在計劃生產新能源客車。
現任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會長的聶梅生和建筑節能打了16年的交道。1993年她就提出中國需要住宅產業化;1999年,意識到住宅產業化短期內難以實現的她開始提倡綠色建筑;去年,她領導下的房地產商會推出了《中國綠色低碳住區減碳技術評估框架體系》,在這個評估體系中,每平方米每年減少碳排放20公斤的建筑就是低碳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