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人口和經濟規模的不斷增長,能源使用帶來的環境問題及其誘因不斷地為人們所認識。2010年,以低碳經濟為核心的增長方式已成為全球發展的新態勢,進行合理的經濟結構調整,發展低碳經濟也成為我國的切實選擇。
無論從內因還是外因看,發展低碳經濟都是中國實現持續發展的必要選擇。低碳趨勢不可逆轉,而低碳概念已涉及到能源、建筑、電力設備、材料等領域,已經從概念變成了現實的需求和挑戰。
低碳現實的需求與挑戰
12月18日,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落幕,雖然終沒能達成實質性協議,但是也讓國人前所未有地關注到了氣候變暖和減排問題。之前,中國政府已經公布了自己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并制定相應的國內統計、監測、考核辦法。
在此背景下,“碳足跡”、“低碳經濟”、“低碳發展”、“低碳城市”、“低碳”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應運而生。至此,擯棄20世紀的傳統增長模式,直接應用新世紀的創新技術與創新機制,通過低碳經濟模式與低碳生活方式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將為逐步邁向生態文明開拓一條新路。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表示,我國將繼續深入開展節能減排工作,優化產業結構,降低高耗能產業的比重,繼續加大重點行業和耗能大戶的節能技術改造,加強節能管理。
加快發展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能源、工業、建筑、交通體系,加快煤炭清潔生產和利用,優化發展火電,有序發展水電,加快發展石油天然氣,積極推進核電的建設,大力發展風能、推進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商業化進程,因地制宜的開發利用生物質能,提高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當中的比重,我國現在是占9%,到了2020年要達到15%左右,要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推動低碳技術產業化,增強經濟的競爭力。
要提高建筑節能標準,發展新興建筑材料,提高建筑質量,延長使用年限,加快供給體制改革,推行區域熱電聯產,加快城市公共交通體系,發展軌道交通。加快淘汰老舊的運輸設備,逐步實行公路甩掛運輸,提高運輸效率,降低各類運輸工具的能耗,實際上現在我國各方面的政策也都已經在實施了。
核心產業群雛形“漸”成
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基礎的經濟模式,其核心是能源問題。綜觀各國應對低碳經濟發展所采取的行動,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是關鍵因素,政府主導和企業參與是實施的主要形式。
緊扣低碳經濟內涵,清潔油品、替代能源發電(核電、風電、光伏發電)、輸電節能(特高壓和智能電網)、環保技術(脫硫、脫硝)、交運替代能源(新能源汽車)有望成為我國低碳經濟的核心產業群。
我國煉油業朝環保方向發展,油品質量不斷提高。清潔油品標準的提高有助于大石化公司憑借技術規模優勢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清潔油品價格的提升有助于大石化公司提高綜合利潤率。同時,低碳將推動天然氣產銷高增長。
我國核電、光伏發電、風電的裝機規模將呈現跨越式增長。新能源發電產業迎來發展的黃金年代,產業鏈各個環節中的優勢企業有望分享這一盛宴。
智能電網是以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建設為原則,以特高壓為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電網。國家電網公司將分三個階段推進“堅強智能電網”建設,特高壓、智能化變電站、柔性輸電設備和智能電表有望成為較早受益的細分領域。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已脫離汽車產業自身的發展進程,上升為國家戰略。新能源汽車將帶動汽車動力系統的革新,是對傳統汽車產業鏈的延伸。
“低碳制造”拷問行業未來
在金融危機影響仍未消退,全球經濟仍存在很多不確定性的情況下,無論是對中小企業還是對跨國公司來說,“低碳經濟”之路充滿商機。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在北大光華新年論壇在表示,不要認為低碳經濟是對企業的限制和束縛,當然會有所限制,應該看到在低碳經濟的過程當中,實際上蘊藏著無數的商機在里面。因為低碳經濟里面有很多的問題,環保產業將來有廣闊的前景。
“低碳經濟要求企業對經營管理的理念、生產流程工藝以及企業價值鏈進行調整和整合!蹦洗笊虒W院院長趙曙明表示,低碳經濟并不是一句口號,它正在變成行動,這里面也蘊藏著巨大的商業機遇,未來中國的百萬富翁、千萬富翁將會有很多來自低碳經濟領域。
筆者認為,發展低碳經濟給各行各業帶來了飛速發展的契機,企業在積極參與的同時,還應該謀求的低碳話語權,F在的低碳制造市場步入了十字路口。圍繞“低碳理念”研發一系列新品,并依據自身優勢制定低碳標準,掌握話語權。
據了解,在國外,行業標準掌握在10%的企業手中。從現在趨勢看,一旦他們建立起“低碳”標準,其他不能達標的企業將沒有出路,終被淘汰出局。
從事節能減排技術開發的眾仁智杰公司總經理劉廣喜,在介紹紡織行業目前企業開發低碳經濟技術時認為,目前國內企業的差距主要是對國內外特別是國際政策動向跟蹤不及時,而且對行業技術并不了解,很難形成一個合理的符合低碳經濟發展要求的產業鏈條。(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