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kong網綜合報道 戰略性新興產業因被賦予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使命而備受追捧,被稱作“下一個四萬億”投資刺激計劃,在我國已經是遍地開花。到目前為止,全國大部分省市都已經基本完成了相關的調研和規劃。然而,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仍處于無序發展的狀態,這種狀況容易造成中央與地方之間的脫節、地方與地方之間的重復。培育新興產業的關鍵是掌握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和持續創新能力,而不是低水平盲目擴張,而要掌握核心技術,則需要時間,需要積累,急不得。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搶占未來至高點
后危機時代,各國都把爭奪經濟、科技制高點作為戰略重點,把科技創新投資作為重要的戰略投資,力圖從金融危機中快速復蘇并在未來經濟政治格局中獲得更多的話語權。這預示著全球科技將進入新一輪的密集創新時代,新興產業將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
那么,怎樣的產業才能被稱為戰略新興產業呢?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首都科技界大會 上表示,戰略性新興產業必須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具有市場需求前景,具備資源能耗低、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的特征。選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科學依據重要的有三條:一是產品要有穩定并有發展前景的市場需求;二是要有良好的經濟技術效益;三是要能帶動一批產業的興起。
然而,新興產業并不是永恒不變的,在不同的經濟發展時期,新興產業的產業構成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同時,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區域,由于各產業生產率上升的速率不同,對先進科技的掌握情況也不一樣,其戰略新興產業的構成也會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發展未來的。只能在發展過程中探索、提高,必須大膽實踐,大膽探索。”
在美國,新能源和環保產業、信息和互聯網產業、生物和醫療產業、空間產業,海洋產業等產業看作是新興產業。在所有新興產業中,奧巴馬高度重視發展清潔能源和低碳技術,主張依靠科學技術開辟能源獨立的新路徑。不難看出,美國正推動一場以新能源為主導的新興產業革命,其核心目標即為長期的經濟增長和繁榮打下堅實基礎,保證在21世紀能夠繼續保持全球競爭優勢。
金融危機后,日本再次把信息通訊、節能和新能源開發、環保、生物工程、宇宙航空、海洋開發等產業作為重點領域進行培育。日本政府推出了“環境能源技術創新計劃”、“低碳社會行動計劃”、“新經濟成長戰略”、“為擴大利用太陽能發電的行動計劃”、“海洋基本計劃”,并提出在2020年完成機器人登月,2030年將宇航員送上月球的目標。可見,日本正在大規模、推進新興產業發展,恢復經濟發展活力。
目前,主要發達國家均將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國家戰略的重點。在中國,戰略新興產業與十二五規劃掛鉤在一起,作為綱領性文件被稱之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預計在年內頒布。該規劃作為立足長遠發展的戰略性政策,為我國新一輪經濟發展搶占制高點、轉變發展方式,將包括諸如電子信息產業、生物產業、航空航天產業、新材料產業、新能源產業、海洋產業等高技術制造業,以電信業、網絡產業、數字內容產業等為代表的高技術服務業等產業。
培育新興產業 政策“扶持”不主導
盡管目前,地方版新興產業規劃已爭相出臺,但與中央層面新興產業規劃并不是完全一樣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魏際剛指出,國家層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與省市區層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定位不同。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國家為把握新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重大歷史機遇,必須發展國家必爭的產業;區域層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更多是立足地區實際和地區發展戰略考量的。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表示,現階段我國應以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為重點,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跨越發展。
新興產業發展初期離不開政府的扶持和補貼,但如果政府過度“熱情”,就會出現風電設備和多晶硅剛起步不久就進入產能過剩名單的尷尬。業界人士指出,發展新興產業離不開政府扶持,但要真正成長為戰略性產業,必須堅持市場主導的方向。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一定要堅持市場化方向,“新興產業終成長為戰略性產業,是市場競爭的結果,而不是人為規劃的結果”。
胥和平認為,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首先要重視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規律,要有積極的政策措施,還要采取多種方式,大力推動新技術、新產品的示范應用,創新商業模式,培育市場需求。
戰略新興規劃縱覽 警惕地方盲目競賽
江西:2009年12月,江西省出臺了全國個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確定了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其中包括光伏、風能核電、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等。
遼寧:2010年2月遼寧省提出了依托傳統產業轉型開發新領域的新興產業發展規劃,選定先進裝備制造業、新能源產業等九大類。
山東:3月,山東省正式發布關于促進新材料、新醫藥、新信息產業加快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提出使戰略性新興產業年均增幅在20%以上的目標。
湖北:4月,湖北省提出了“戰略性新興產業主要技術領域目錄”,表明將重點發展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動汽車、新材料、生物醫藥、信息產業等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廣東:目前廣東已選出電子信息、半導體照明(LED)、電動汽車、太陽能光伏、核電裝備、風電、生物制藥等11個產業作為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計劃“十二五”期間拿出100億元支持其發展。
浙江:目前已經確定的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領域分別為:生物產業、新能源產業、裝備制造業、節能環保產業、海洋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物聯網產業、新材料產業以及核電關聯產業等。預計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銷售收入過兩萬億元,成為浙江省新的支柱產業。除此之外,湖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和產業專項規劃即將出爐。
綜述:后危機時代,正是轉變發展方式、搶占經濟制高點的黃金時期。然而,當前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仍處于無序發展的狀態,中央層面的新興產業規劃尚未推出,地方層面的新興產業規劃已爭相出臺,這種狀況容易造成中央與地方之間的脫節、地方與地方之間的重復。培育新興產業的關鍵是掌握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和持續創新能力,而不是低水平盲目擴張,而要掌握核心技術,則需要時間,需要積累,急不得。(頑石)
相關閱讀:
戰略性新興產業圈定七大領域
發改委加快研究戰略新興產業規劃
智能計量將成為巨大的全球性新興產業
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
技術創新與市場培育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兩大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