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智慧水務”不僅僅只在防汛防臺上大展身手,智慧供水、智慧水環境、智慧排水等等,它涉及了城市“水”的方方面面。但是對于市民來說,相比于智能建筑,智能家居,智慧交通等等,“智慧水務”還是一個新名詞。
智慧水務是通過數采儀、無線網絡、水質水壓表等在線監測設備實時感知城市供排水系統的運行狀態,采用可視化的方式有機整合水務管理部門與供排水設施,形成“城市水務物聯網”,并可將
又是一年臺風季,“潭美”前腳剛走,“康妮”已升級為熱帶風暴。對于臺風,人們已不像從前一樣,將其視為特大災害。氣象局通過氣象衛星,預測臺風的強度,移動方向和速度,有效地防止和減輕了臺風災害。然而對于臺風頻繁光顧的臺州來說,他們依靠地不僅僅只是天氣預報。日前,在臺州召開的“智慧水務”建設報告會上了解到,他們正在建設的智慧防汛防臺,讓臺風更安全。
臺風來襲,某個地方下起了大暴雨,當地的防汛部門能借助信息傳感器、監測設備等,將自動采集的雨量、水位、流速等有關防汛信息,通過移動網絡,傳輸給智慧水利綜合信息系統進行智慧化支出,實現防汛抗旱的監測、預警、決策、調度指揮等功能,確保“水安全”。普通市民,用手機登錄“社會防汛掌上平臺”,也可以獲知實時汛情,做好妥帖的準備,減少水災害帶來的損失。
當然,“智慧水務”不僅僅只在防汛防臺上大展身手,智慧供水、智慧水環境、智慧排水等等,它涉及了城市“水”的方方面面。但是對于市民來說,相比于智能建筑,智能家居,智慧交通等等,“智慧水務”還是一個新名詞。
智慧水務是通過數采儀、無線網絡、水質水壓表等在線監測設備實時感知城市供排水系統的運行狀態,采用可視化的方式有機整合水務管理部門與供排水設施,形成“城市水務物聯網”,并可將海量水務信息進行及時分析與處理,做出相應的處理結果輔助決策建議,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水務系統的整個生產、管理和服務流程,從而達到“智慧”的狀態。
智慧水務 讓水更聰明
未來的幾年里,傳統的水表會被淘汰,市民的家中會安裝上無線遠傳智能水表,自來水公司就能隨時掌握和各戶的用水情況。市民如果出門忘了關水龍頭,或是家中水管出現了爆裂,用水量激增之下,智能水表會自動向抄表員發出提醒,并告知市民,這樣一來,損失就降低到了少。
作為智慧水務的一部分,“智慧供水”,讓水更聰明。
智慧供水,從水源水庫的蓄水量、水位、水質情況、管路流量、各地供水量等實時數據開始,到各個區域供水站的實時數據,再到終端用戶的用水量等相關數據自動采集,建立起覆蓋全市的供水調度監測體系,結合管網GIS、管網水力模型、供水調度管理等系統,形成智能供水調度管理信息平臺,實現調度運行的實時、供水變化趨勢預測及應對、突發事件預警及應急處置等輔助決策功能,提升了城市供水有效性。
智慧水務 讓水更干凈
在成都美麗的南河邊,郁郁蔥蔥的樹木掩映著一個不起眼的鐵箱子。打開箱門,DO(溶解氧)、COD(化學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儀表盤上,各種數據映入眼簾,這些就是目前先進的自動監測儀了。
監測儀一頭有一根管道連接到河流中,依靠信息傳感器和自動監測設備,便可實現數據自動、快速生成。“這里面涵蓋了河水水量、水流速度、水溫以及8個水質指標,以前要掌握這些數據,我們起碼要分幾撥人,用一兩天才能完成。現在依靠自動監測儀,15分鐘就會刷新一次,新、全的即時數據都能即時掌握”,工作人員表示。
通過監測儀表、傳感器、環境物聯網、云計算等,城市各個水庫、河道、湖泊水質水體情況、水環境質量信息都能實時預警。在此基礎上建立起集污染源自動、污水處理過程、飲用水源地水質監測、地表水水質監測、生態遙感監測、預警應急等功能于一體的水環境綜合管理服務系統,構建強大的“智慧水環境”。
智慧水務 讓水更安全
今年在進入臺風季之前,寧波市城管局排水公司“智慧排水中心”一期工程通過了初驗。“這個中心不但能對中心城區15座易積水的立交橋進行實時,更能根據實際緊急情況,將原來起碼需要半小時收集的防汛排水數據,縮短到幾分鐘,實現排水。”寧波市排水公司副總經理林好斌介紹到。智慧排水中心通過對城市的排水泵站、市管排水閘門等運行狀況的集中,快速掌握城市積水現狀,實現排水。
當然在實際的現場操作中,在線監測器等也在逐步的更新換代。不同的路段,情況也是復雜多變,比如范圍的大小,位置的高低走勢,PH值等。根據判斷,選擇合適的在線智能監測儀表,才能更有效地實時測量水位,流量等。根據實時傳輸的數據,時間采用進行有效的排水控水,智慧排水,讓水更安全。
智慧水務 正興起
雖然配套的自動化儀表與信息化軟件都較早的起步,然而無論是智慧排水,還是智慧供水,智慧水務在國內的發展仍然只是一個開始。即使近幾年,行業內已經有企業開始涉足智慧水務領域,但是相較于智能建筑,智能家居等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新型產業來說,存在著太大的差距。
自動化儀表的不斷國產化,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對于智慧水務發展來說,已經具備了基礎的支撐。我們期待政府在建設智慧城市時,給予智慧水務更多的關注,也期盼行業內的者和有志于智慧水務行業的企業能去推動建設。只有盡早的出現更多的成功案例,才能引起更多的關注與投資,更有效地推動水務建設,惠及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