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剔雞骨的機器人誕生
機器人可以駕駛飛機、做許多復雜手術,甚至可以主持婚禮,但美國著名機器人設計師加里·麥克莫雷,花費了整整8年的時間,才使一種能剔雞骨的機器人誕生于世。
從日本到荷蘭,設計師們一直試圖造出一種機器人,能夠替代人工,完成類似剔骨這樣的機械性勞動,將價值較高的雞肉從雞身上剝離。但對于家庭主婦來說,剔雞骨這樣的家務似乎易如反掌,對機器人來說,要模仿人的眼與手的配合,或大腦在確定下刀的位置和深度時所做出精密計算,實際上難度之大過想象。加上每只雞重量和形狀都有不同,對一個機器人而言
導讀:目前,機器人主要應用在汽車制造行業,正逐步向其他行業滲透。而家禽加工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目前,歐美發達國家在肉雞屠宰加工的關鍵環節,已經應用了機器人智能化系統,我國的家禽加工業也將掀起“再工業化”以及應用智能機器人的熱潮。
會剔雞骨的機器人誕生
機器人可以駕駛飛機、做許多復雜手術,甚至可以主持婚禮,但美國著名機器人設計師加里·麥克莫雷,花費了整整8年的時間,才使一種能剔雞骨的機器人誕生于世。
從日本到荷蘭,設計師們一直試圖造出一種機器人,能夠替代人工,完成類似剔骨這樣的機械性勞動,將價值較高的雞肉從雞身上剝離。但對于家庭主婦來說,剔雞骨這樣的家務似乎易如反掌,對機器人來說,要模仿人的眼與手的配合,或大腦在確定下刀的位置和深度時所做出精密計算,實際上難度之大過想象。加上每只雞重量和形狀都有不同,對一個機器人而言,實在是有點勉為其難。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的加里教授自2004年起就著手進行這方面的開發研究。他和助手們進行了一系列復雜的運算,繪制了切割系統的圖表和的雞解剖圖。
據悉,要測算雞的尺寸大小并實施較為的切割(即剔出的雞肉中不帶一點骨屑),一臺機器人必須每秒處理1000個左右的指令。目前這種配備有機器臂和外科手術刀的機器人已基本成形,由一個三維成像系統引導,可在瞬間判斷每只雞的大小以及它的皮、肉和骨頭的位置,其切割精度可以達到2毫米之內并下刀。
據測試,這種剔骨機器人可以頂替至少3個熟練工人的工作量,而且剔出的雞肉也會增加1-2成。
家禽加工機器人應用前景廣闊
由于家禽屠宰加工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種禽、孵化、飼養、環保等諸多方面,運轉鏈條長,各環節關聯度高,一環扣一環,一個環節的變化將對后續的環節產生很大影響。而通過智能機器人的廣泛應用,可以有效減少基礎設施投入,同時員工和食品安全也更有保障。同時,由于機器人更適合惡劣環境,能夠有效地降低運行成本,并且能解決目前常見的“自動化孤島”問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程自動化,其應用前景非常廣闊。
目前,機器人在家禽加工方面的關鍵環節已經得到應用。荷蘭的Stork公司、Meyn公司和丹麥的Linco等公司在家禽加工方面都具有先進的技術。
比如,近幾年,美國的禽肉加工企業在設備方面加大了投資力度,特別在分割加工設備上的投資尤為明顯,希望通過設備投入提高生產效率,在現有的基礎上增加更多的效益。如YieldPlus公司的自動化計量和分配系統,RapidHQ公司的自動胸骨剔除機,使生產工人操作更容易,生產效率更高。
當前惡劣的全球經濟環境下,很多企業對新設備的投資持謹慎態度,只有機器人行業例外,與其他行業呈現出低迷狀況恰恰相反,在機器人行業,新設備的投資前景樂觀,經濟低迷的確放大了企業生產效率的重要性。企業興奮的發現尋求成本低化,機器人已經成為提率,減少勞動成本快捷的途徑之一。2010年美國機器人銷售勢頭強勁,共銷售13174臺。2010年我國進口機器人2.34萬臺,同比增長130%;2011年進口機器人3.8萬臺,同比增長62%。預計“十二五”期間,中國市場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將有一個井噴式的發展,需求量每年將以15%~20%的速度增長。
在《肉類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著力提高我國肉類加工裝備國產化率和整體發展水平,改變自主創新能力弱、技術裝備水平低、成套性和穩定性差等現狀”,“重點開發成套屠宰設備”。
機器人非常適合勞動密集、環境惡劣的家禽加工行業,它將大幅度提升家禽加工產品質量和工作效率,將給家禽加工這個微利行業帶來新的生機。自動化設備及機器人的應用,將為我國禽肉加工企業減少1/3的土地占用面積、減少1/3的土建投資、節省50%的人員,一個大型工廠每年可以節約幾百萬的運行費用。
目前,ABB、FANUC、KUKA等公司的機器人,已經進入了家禽加工領域,這些機器人供應商同家禽加工企業合作,運用一系列先進技術和手段,如聲波、耐熱、可視、3D、激光及生物技術,使機器人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