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智能機器人領域熱點不斷。本月中旬市場傳出消息,谷歌半年來收購7家科技公司意欲打造機器人帝國;每一家公司均專門研究機器人技術或者自動化系統。緊接著就是嫦娥三號登月,“玉兔”作為目前水平高的智能機器人,又成為人們矚目的焦點。這些熱門事件的不斷鋪墊,使得智能機器人概念大放異彩。
近40家上市公司搶
昨天智能機器人概念逆襲大盤。佳士科技與日發精機兩只個股強勢漲停,瑞凌股份與智云股份也不懼大盤調整,分別大漲9%和8%以上。在中國目前勞動力成本上升,老齡化趨勢形成,制造業產業升級的大背景下,機器人行業前景廣闊,據粗略統計,有近40家上市公司表示要造“機器人”。 中國有望成為全球第二大機器人市場 昨天智能機器人板塊集體走強主要受消息面的刺激。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數據,2005年至2015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的年均銷售增長率為9%,其間中國工業機器人年均銷售增長率達到25%。IFR預測,中國工業機器人的需求有望在2014年爆發,大規模實現機器替代人工,到2015年底中國有望成為全球第二大機器人市場。《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建立完善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體系,產業銷售收入3萬億。 此前智能機器人領域熱點不斷。本月中旬市場傳出消息,谷歌半年來收購7家科技公司意欲打造機器人帝國;每一家公司均專門研究機器人技術或者自動化系統。緊接著就是嫦娥三號登月,“玉兔”作為目前水平高的智能機器人,又成為人們矚目的焦點。這些熱門事件的不斷鋪墊,使得智能機器人概念大放異彩。 近40家上市公司搶占機器人市場 在中國目前勞動力成本上升,老齡化趨勢形成,制造業產業升級大背景下,機器人有著重要的應用前景。 但以人均擁有量為例,我國與水平有著相當大的差距。有資料顯示,我國機器人產業年均增長很高,但從人均機器人擁有量來看,目前的水平是每萬名工人擁有機器人數量為55臺左右,韓國、日本、德國等機器人使用較普遍的國家為250-350臺,美國、意大利等為150臺左右,而中國每萬名工人擁有的機器人數量僅為21臺。 目前在A股上市公司中,涉足機器人產業的已近40家。投入巨資搶灘即將爆發的大市場,已成為許多公司的。 今年11月,亞威股份便發布公告稱已與德國徠斯公司草簽了關于機器人合作項目會談《備忘錄》,擬購買徠斯公司部分機器人技術,由此涉足工業機器人產業。 生產和銷售大規格晶體硅光伏電池片及組件的向日葵也在日前發布公告稱,將與浙江寧波一家科技公司合作介入機器人產業。 另據了解,近慈星股份也通過合資形式進軍機器人領域;巨輪股份披露定增預案,募集資金的一個重要投向就是工業機器人;秦川發展、科遠股份等多家公司也相繼發布了各自的工業機器人計劃。 各地搶先籌劃布局機器人產業 在這些公司搶占市場的背后,當地政府已成為強有力的推手。布局和籌劃機器人產業,已成為近10個省市的重要發展戰略。 今年10月底出臺的《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便提出了一系列目標,包括到2015年,其機器人產業銷售收入達到300億元;到2020年,機器人產業銷售收入達到1000億元,形成新的支柱產業。 公開資料顯示,上海已將工業機器人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點,并成立了上海機器人產業聯盟及上海機器人行業協會,提出2015年產業規模達到200億元,2020年爭取達到600億-800億元規模的目標。 天津濱海新區也成立了智能制造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并規劃建設濱海新區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園;浙江則出臺了未來5年每年實施5000個機器換人項目,實現5000億元機器換人投資,以推動工業生產方式由“制造”向“智造”轉變;江蘇也將工業機器人產業作為2014年重點攻關領域;安徽的機器人產業區域集聚式發展則已獲得國家試點。 山東青島高新區、黑龍江哈爾濱、湖北武漢光谷也規劃了相應的機器人產業園,作為其產業發展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