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研究員到總裁
在央視財經2013年年度經濟人物候選人論壇上,曲道奎帶來一個小小的門把手作為見面禮!吧a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門把手,過去在生產線上需要工人們一遍遍地打磨拋光。生產環境非常惡劣,粉塵職業病很普遍。現在我們生產的機器人替代了流水線上的工人,運用傳感技術自動拋光打磨,而且成品率大大提高!
如果你以為機器人只能替代簡單的流水線作業,那就錯了。
在人類的文明史上,工具的進步往往是一個時代的標志,人類對工具的技術追求在科幻作品中屢見不鮮。作為具有人類思維模式的工具,機器人一直都是人類所追求的高理想。想象一下:讓機器人打理你每天的生活,在早上送上溫馨的早餐,把你的衣服送到干洗店,適時提醒你身體健康可能出現的危險信號……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人認為,這樣的場景短期只存在于科普書和科幻電影中。
不過,跟機器人打了二十多年交道的曲道奎,對于機器人的應用前景要樂觀得多。作為國內的機器人制造企業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掌舵人,曲道奎樂觀地估計“未來五年內,機器人將會逐步進入家庭”。
從研究員到總裁
在央視財經2013年年度經濟人物候選人論壇上,曲道奎帶來一個小小的門把手作為見面禮。“生產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門把手,過去在生產線上需要工人們一遍遍地打磨拋光。生產環境非常惡劣,粉塵職業病很普遍,F在我們生產的機器人替代了流水線上的工人,運用傳感技術自動拋光打磨,而且成品率大大提高!
如果你以為機器人只能替代簡單的流水線作業,那就錯了。曲道奎帶來的另一個禮物是個大規模集成面板。他自豪地介紹,這是新松用了三年多的時間,花了數億元,成功研發的真空機械手制造的,打破了美國對中國的技術壟斷,“如今我們的產品已經出口到中國臺灣。”
被譽為國內機器人行業領軍人物的曲道奎,是技術派出身。早在上世紀80年代,他就已經和機器人結下了不解之緣。1986年,曲道奎進入中科院機器人學開放實驗室,拜在中國機器人之父—中科院院士蔣新松門下,從事機器人的研究。不過,那時的曲道奎只是將機器人研究作為一種興趣愛好。
1992年,曲道奎赴德國薩爾大學電子技術系系統理論實驗室做訪問學者,從事神經元網絡在機器人中的應用研究。在此期間,他看到了德國制造業中機器人的廣泛使用,并被深深震撼,“那時候我開始意識到,機器人不能僅僅躺在實驗室,而應該跟產業結合,有更廣闊的應用舞臺。”
剛好此時,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決定,將多年的機器人研究成果進行產業化,并推向市場。曲道奎立即中斷在德國的訪問,回國擔任所里機器人研究開發部部長,開始了他的機器人產業化夢想。
由于當時國內的機器人產業鏈上下游幾乎是零基礎,曲道奎決定采用更快捷的方式。他從日本采購來20臺工業機器人部件,自主開發了機器人的控制系統,賣給了長期采購外國機器人的國內企業,一下子引起了轟動。然而,苦于沒有產業平臺,核心技術不得不轉讓給韓國的三星公司!斑@件事讓我們意識到兩件事。,中國人并不笨;第二,我們必須要有自己的產業平臺,機器人才能有廣泛的應用!
要想真正產業化,只有走公司制道路。此時,全國范圍內掀起了一波科研單位改制的熱潮。199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全國技術創新大會,發布了《關于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決定》,提出應用型科研機構和設計單位實行企業化轉制,中科院實施知識創新試點,從全國來說,共有1200多家技術開發類院所轉制為科技型企業或進入企業集團,一大批知識分子下海創業。
在這波知識分子創業的浪潮中,2000年,國內家機器人企業—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曲道奎擔任總裁。為了保障創業成功,曲道奎發揮其企業的魄力,說服所里領導拿出30%股權,對于骨干科研人員實施股權激勵。市場化和股權激勵一下子釋放了科技的活力,成立當年,新松就實現了5000萬元的銷售收入,產業化的夢想終于落地生根。2013年上半年,新松實現營業收入57117.54萬元,同比增長11.2%;營業利潤10927.73萬元,同比增長37.35%。
從一個科學家到機器人行業的領軍者,曲道奎的蛻變也是過去20年中國高新技術行業發展的縮影:一大批知識分子懷揣產業報國的夢想,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從無到有,推動中國制造的轉型和升級,實現大國重器的理想。
如今,新松的產品線涵蓋工業機器人、潔凈(真空)機器人、移動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及智能服務機器人五大系列,其中工業機器人產品填補多項國內空白,潔凈(真空)機器人多次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與封鎖,大量替代進口……
機器人行業的掣肘與希望
但是曲道奎對機器人產業寄予的希望遠不止技術突破。他對《新領軍者》表示,“機器人不僅是一個高新技術產業,更重要的是,它將成為撬動現代產業轉型升級的支點。我們處在新工業革命的前夜,即將進入智能制造新模式。在這一模式下,支撐它的核心要素將是機器人”。
在全球范圍內,制造業都面臨著共同的困局: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和勞動力的結構性短缺。因此,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成為各國領導人共同的議題。在發達國家,自從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重振制造業計劃以來,美國的制造業回流趨勢加強,美國制造大有再次席卷全球之勢。而歐盟正在謀劃一場新工業革命,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試圖采取一系列措施復興處于頹勢的制造業。
在各國紛紛掀起的制造業振興計劃中,智能化是一大趨勢。美國的互聯網巨頭google已經開始了機器人公司的收購,近期先后收購了包括日本Schaft、美國Boston Dynamics等知名公司在內的8家軟件密集型機器人公司,引起了市場的關注。
對于中國的制造業,曲道奎認為,機器人具有更加清晰的意義。經過30年的高速發展,中國經濟已經到了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但是轉型之路如何走,各方沒有清晰的認識,“事實上,很多所謂的產業轉型就是簡單的工藝和設備改造,只是局部的小修小補,但制造業的轉型重要的應該是制造模式的變化,擺脫那種依賴低成本、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發展模式,機器人在這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的機器人密度(每萬名生產工人占有的機器人數量)只有21,距離全球55的平均水平還有很大差距。而據專業人士預計,未來10年是工業機器人發展的黃金期,10年后,工業機器人的年產值將接近3000億元!笆濉逼陂g,我國工業機器人的需求量將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長。
要想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支撐,機器人行業自身首先要有大規模的產業應用。2012年飽受用工非議的全球大代工廠富士康公布了“機器人大軍”計劃,但是因為機器人大規模應用的成本可行性以及對勞動力市場帶來的沖擊,富士康此舉也引來不少爭議。
在2013年年初的一次行業調研中,曲道奎承認,零部件成本居高不下,制約了行業的利潤。由于國內工業基礎底子不厚,而機器人行業又相對精密,所以盡管很多東西便宜,但在包括核心部件制造和加工在內的裝備采購上,國內市場并沒有優勢,新松采用國產替代仍需要一定時間。因此核心零部件一般是國外采購。“和日本企業相比,一個簡單的機器人電控柜,我們國內做的比日本貴。又例如國外的軸承雖然很貴,但國內要做同樣精度的,一定會更貴!
但曲道奎同時認為,總體上來說,機器人的成本在逐步下降。隨著硬件設備越來越廉價,智能語音和傳感技術的進步,機器人會越來越智能化和親民化,大規模產業化越來越成為可能。“機器人是一系列高新技術的合成,包括芯片技術、智能語音技術、傳感技術和材料技術等等,芯片的發展使得機器人的計算能力越來越強大,視覺技術的進步使得它具有更廣闊的視野,這些技術的進步都讓機器人的制造成本在過去幾年大大降低!
更重要的是,機器人應用前景廣泛,相比人,機器人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小的誤差。以汽車制造業為例,早期組裝一部汽車需要117人三天才能完成,而如今只需要三個人在一個小時內就能完成,成品率由60%提升到幾乎。
對于機器人大規模應用可能對勞動力市場帶來沖擊,重演工業革命初期工人砸機器一幕的觀點,曲道奎并不認同。在他看來,以往經驗表明,機器人的使用和高失業率沒有必然關系,機器和人產生直接競爭的領域并不多。盡管當下每年畢業季來臨時媒體都會渲染“難就業季”,但是中國勞動力市場上存在大量的結構性短缺!巴瑫r,隨著人口紅利減少,2015年開始,每年中國將面臨670萬勞動力的減少!鼻揽鼘Α缎骂I軍者》表示。
機器人作業的第二個市場來自特殊環境作業。“比如在凈環境和真空環境下的工作,是人類無法完成的,只能由機器人來替代!蓖瑫r,隨著勞動力市場的更新換代,90后新生代進入市場后,對于工作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耙恍┟駹I企業的老板經常找到我,希望能夠研發生產線上的機器人,他們抱怨,無論出多少錢都招不到人。尤其是高危和艱苦環境下的機械式作業,對人類身體的強度和應對危險的能力都是很大挑戰!碑斎唬揽姓J,的確有一部分工作將被機器人替代,但他同時認為,機器人的使用同時會創造新的就業崗位,提高勞動力素質。行業觀點認為,2014年將成為我國工業機器人大規模應用的拐點,預計當年需求量將達到3.2萬臺,屆時我國將越日本,成為大的機器人市場。
機器人照顧人類
曲道奎認為,如果說過去機器人大部分應用在制造業,那么未來機器人更大的空間是服務家庭、服務醫療。“中國有兩億老年人、八千萬殘疾人,對于陪護的需求將逐步增長。服務機器人將會為社會服務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據曲道奎介紹,目前新松的服務機器人項目之一—“陪護機器人系統設計”已經完成了樣機的研制,并且在北京的養老院示范應用。這種陪護機器人可以在養老院環境實現自主導航避障功能,能夠通過語音和觸屏進行交互。配合相關檢測設備,機器人具有血壓、心跳、血氧等生理信號檢測與功能,可無線連接社區網絡,并傳輸到社區醫療中心,緊急情況下可及時報警或通知親人。
社會屬性是人重要的屬性,人類對于機器人也同樣寄予厚望,在電影《人工智能》中,機器人甚至具有了情感,對于服務機器人來說,機器人身上這種更智能化的社會屬性更為重要。曲道奎對此也雄心勃勃,“機器人只有在社會網絡中生存,才能充分展示其能力,”因此,他認為機器人將成為互聯網的一個個終端,而不是像傳統家電那樣的一次性消費品,它通過源源不斷的服務和產品更新,提供更完善的問題解決方案。
跟工業機器人的廣泛應用相比,服務機器人進入生活則需要更多的耐心。服務機器人對于智能化的要求更高,這要求以人機交互技術的進步為前提,而且成本高昂!皩τ诜⻊諜C器人來說,語音在人機交互中起到關鍵作用。比如在方言環境或者客廳的嘈雜背景下,語音交互技術還是一個門檻!
同時,一旦機器人成為社會化網絡中的一個終端,機器人的安全問題就不容忽視。事實上,自從機器人誕生以來,人類對于機器人就懷著一種既渴望又擔心的復雜感情。以《終結者》為代表的科幻電影描述了對高度智能化的機器人反人類,并終控制地球的擔憂,F實中,一些人權組織和科研機構擔心,智能機器人在軍事領域的應用可能會產生“殺人機器人”。
盡管對于家庭應用機器人的擔憂沒有這么強烈,但是網絡安全仍然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日本和韓國減緩了機器人進入家庭的進程,就是因為擔心網絡安全。就連美國國防部的防火墻都能被黑客攻破,更不用說家庭網絡。一旦被黑客遠程破壞或控制,后果將不堪設想!鼻揽粺o擔憂地說,他甚至在央視財經2013年年度經濟人物候選人論壇的現場,向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祎請教起網絡安全問題。
盡管如此,相比于創業初期中國制造業薄弱的產業基礎環境來講,如今曲道奎更加有信心:“我堅信一個家家都有機器人,廠廠都有機器人的時代即將來臨,機器人必將改變。”曲道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