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早間消息 在上周召開的“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峰會”上,中國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聯盟正式發布了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指導編寫的《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藍皮書2015》,展現了我國互聯網和工業融合創新的時代途徑。
會上,中國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聯盟副秘書長辛永飛對“藍皮書”進行了解讀。辛永飛說,發布此報告旨在為各級政府制定相關規劃、政策提供幫助,為產業界深入探索并應用互聯網與工業融合新業態新模式提供借鑒。
他表示,工業融合的發生不是突然而來,是ICT服務于工業發展的歷史延續,目前到融合為特征的新階段。“在新階段大的一個特點是跨領域、多技術融合創新的結果,這個‘新’體現在四方面:智能技術和工業的工藝材料創新所形成的新機器即智能機器;公眾互聯網,及公眾互聯網和工業網絡結合形成新的網絡;工業云和新的平臺構建平臺的變化;大數據在各個領域廣泛應用和工業APP結合形成新的應用,這幾個方面構成融合創新形成新領域。
辛永飛說,歸納工業界和互聯網界路徑選擇各有側重,融合水平受到不同因素影響,在五方面進行改變,體現研發組織、制造模式、供應鏈、需求端用戶參與以及融合型服務等方面。
個改變:融合是工業界和互聯網界共同追求的方向,目標一致,行業特點不同,大家路徑選擇各有側重,但無論工業界還是互聯網界,這個階段在融合上殊途同歸。
第二個改變是目前融合的不同領域當中,融合水平受兩種因素決定:與用戶貼近程度及各個環節和各行業開放程度。
第三個改變是在供應鏈的層面實現、無縫對接。第四個改變是通過互聯網將需求端泛在連接,實現全流程用戶參與。第五個改變是來自服務環節,服務方面是中小企業轉變重要方向,也是價值所要體現的重要領域。
談到目前整個互聯網與工業新趨勢之下所形成的生態體系,辛永飛表示,其中主要的是形成新的融合的主體,這些主體提供了新的產品,創造了新的業態,在新的行業平臺以及新的網絡基礎設施之下來推進現在融合發展向更高發展階段。
這里主體可以分成三個類型,一類是傳統工業,主要是面向互聯網的轉型,這里有的是運用互聯網,搭建自己資源整合平臺,有的是實現自己制造業向文化轉型。還有企業更進一步工業企業逐漸體現在平臺企業的特點。后一類主體是行業平臺,類似聯盟組織促進跨界,促進融合,促進開放共享,搭建整個融合有效的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