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9月30日,中鐵電氣化局集團公司前身——鐵道部電氣化鐵道工程局,伴隨著我國條電氣化鐵路寶成線寶雞至鳳州段開工建設而成立,至今已經整整50年了。中國的電氣化鐵路歷經半個世紀曲折延伸,總里程已經達到近26000公里,躍居第二位。中鐵電化局與共和國的電氣化鐵路共同成長,以建成全國電氣化鐵路總里程80%的輝煌業績,走過了一條“艱苦創業,勇于探索,創新發展”之路。
五十年發展歷程成就輝煌
1958年6月15日,寶雞至鳳州段電氣化鐵路開工建設,由此揭開了中國鐵路電氣化建設的序幕。1960年6月建成了93公里的中國段電氣化鐵路寶鳳段,實現了中國電氣化鐵路“零”的突破。由于直接采用當時國外新的工頻交流25KV供電制式,我國電氣化鐵路技術高起點起步。人們從實踐中認識到,電氣化是中國鐵路現代化的正確抉擇。
60年代初,由于國民經濟遇到暫時困難,電氣化建設被迫停頓下馬。7年后的1968年,寶成線電氣化鐵路建設重新上馬,經過6年多的艱苦奮戰,全長676公里的我國條電氣化鐵路寶成線,于1975年7月1日全線建成通車。從1958年到1978年的20年間,建成寶成線、陽安線、襄渝線電氣化鐵路1033公里,雖年均僅51公里,卻為日后我國電氣化鐵路發展打下了基礎。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電氣化鐵路建設進入了加速發展的新時期。改革開放30年,我國建成開通電氣化鐵路總里程是前20年的25倍,實現了我國向電氣化鐵路強國的跨越,實現了我國電氣化鐵路從常速向高速的跨越。京秦線引進日本AT供電技術和遠動控制技術, 大秦線引進多國技術設備,哈大線系統引進德國技術,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我國電氣化鐵路技術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迅速縮小。寶中線質量上臺階,南昆線電氣化工程被譽為“精品工程”,包蘭線電氣化工程被譽為“美學工程”。廣深鐵路電氣化新技術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工程榮獲建筑行業高獎——魯班獎和詹天佑大獎。
進入二十一世紀,特別是近5年,鐵路發展獲得黃金機遇期。中鐵電化局先后參與建成京滬線、浙贛線、京津城際等十多條電氣化鐵路工程。在鐵路六次大提速中,中鐵電氣化局充分發揮集團的管理優勢、裝備優勢、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圓滿完成了多項提速改造工程。
大秦兩億噸擴能改造工程,開創了鐵路建設個工程總承包管理模式的先河。僅用127個封閉點,400多個小時,就完成全部牽引供電改造任務,把鐵道部的決策化為震驚中國乃至鐵路的創舉。全長1453公里的既有繁忙干線京滬線,在不影響行車的情況下進行電氣化改造并一年建成開通,充分顯示了中鐵電氣化局的施工組織能力、雄厚的技術實力和有諾必踐的企業信譽,獲得鐵道部領導“四個之、五個創舉”的盛贊。以系統集成和工程總承包模式建成中國條時速350公里京津城際鐵路,初步構筑起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高速鐵路牽引供電技術平臺,實現了中鐵電化局向國內個牽引供電專業系統集成商的轉變。
在舉世矚目的青藏鐵路建設中,攻克了常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三大難題,安全、優質、環保、按期完成了多區段通信、信號、電力工程,以及全線通信、信號系統聯調任務,充分展示了中鐵電化局在鐵路通信、信號、電力、電信檢測等專業領域的技術實力。
五十年砥礪“中鐵電化”品牌熠熠生輝
堅持科技強企,保持技術優勢。在中國電氣化鐵路從常速到高速的每一項重大技術突破中,中鐵電氣化局始終站在前沿,發揮技術研發、攻關的“排頭兵”作用。建立起了以局電氣化技術研發中心和兩個設計院為骨干、以5個研發分中心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獲得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學技術獎,國家專利,國家和省部級工法、QC成果。受托代起草了接觸網、電力變電、通信、信號等專業56項國家級行業標準,14種工程建設規程、規范,33套標準設計圖。加強重點科研項目的研究,完成了《高速鐵路牽引供電系統工程研究》等科研課題,提出接觸懸掛類型和弓網參數模型,開發了高速鐵路接觸網模擬軟件。天津電氣化勘測設計研究院在前科研技術儲備的基礎上,承擔了中國條高速鐵路京津城際牽引供電系統的勘測設計,正在推進武廣、京滬等高速客專牽引供電系統的勘測設計。北京通號勘測設計院在微機聯鎖、四顯示自閉、調度集中等鐵路信號技術設計,以及電磁防干擾等方面始終處于國內水平。
推進戰略創新,邁向廣闊市場空間。制定了“四步跨越、一大目標”企業發展“五四戰略”;規劃了“縱向延伸上中下游產業鏈,橫向完善結構拓展布局”的企業發展方式。企業資質升級,獲得國家鐵路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并擁有50余項專業工程承包一級資質和境外工程承包經營權。
土建專業面向路內外開辟市場。先后完成十多條干線鐵路新建和改擴建、城市地鐵、市政和高 速公路等線橋隧土建工程。成功打入鐵路客運專線土建領域,承擔了鄭西客專和京石客專土建工程,標志著中鐵電化局土建工程施工技術跨入水平。
憑借技術與裝備優勢,大舉進軍城市軌道交通領域,組建了城市軌道交通分公司,在北京、上海、廣州、重慶、長春、大連、天津、南京、武漢、深圳等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中占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圓滿完成北京地鐵奧運支線、十號線、首都機場線等奧運配套交通工程。積極開拓海外市場,逐項進入尼泊爾、伊朗、尼日利亞、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和香港地區等境外工程市場,形成了跨行業、跨地區、跨國境的、廣覆蓋、寬領域、多層次的市場布局。
實現了企業發展方式的新突破,上中下游的產業鏈基本形成。以BT、BOT、PPP方式分別參加北京地鐵奧運支線、首都機場線、南京地鐵的建設。成立了房地產開發公司,探索了企業向上游發展的新方式。創立鐵路運營維管公司,接管了包括京滬、浙贛、京津城際等在內的4000余正線公里電氣化鐵路運營維管任務。拓展下游市場業績斐然,前景廣闊。
房屋建筑市場領域從路內鐵路建筑向城市工民建迅速擴張,建筑資質躍升到一級,市場份額逐年攀升。
制造工藝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200公里時速的系列化接觸網零件通過部級評審定型。與德國保富鐵路公司、意大利布諾米公司三方合資生產高速鐵路電氣化接觸網零件項目在寶雞建成投產,標志著我國已經掌握了時速300公里及以上高速鐵路電氣化接觸網零件制造的核心技術,并將全部實現國產化。110千伏牽引變壓器投產并在京滬線等變電所安全穩定運行。自耦變壓器在同類產品中居于地位,國內廣泛應用,并大量出口海外。
市場競爭能力和創新發展能力顯著增強。2007年底,企業營業額突破100億,經營承攬任務額突破200億,實現歷史性跨越。2008年6月,中鐵電氣化局進入“中國500具價值品牌”行列。
樹立信譽形象,精心打造卓越品牌。中鐵電化局完成了大量急、難、險、重的搶險工程。抗美援朝時期,西鐵工程公司參加了清川½大橋保衛戰,維護了“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2003年,曾創造了以58天搶建隴海鐵路灞河大橋的奇跡,被譽為“灞橋速度”。2006年,僅用56天完成了寶蘭二線提速和為進藏列車疏通通道的牛頭河大橋搶建工程,再創“牛頭河速度”,受到鐵道部和西安鐵路局通令嘉獎。
2008年初雨雪冰凍災害之時,電化局迅速集結1500名搶險人員、104輛機械日夜兼程趕到現場,大年三十即展開搶險施工。僅用14天,京廣鐵路長沙供電段管內自閉線、貫通線、電源線冰雪災害損毀線路恢復供電。鐵道部部長劉志軍,贊揚中鐵電氣化局“不說二話,不講條件,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能打硬仗的隊伍。”
5月12日汶川縣大地震,中鐵電氣化局當日成立抗震搶險領導小組,各級領導掛帥,率領800名搶險人員趕赴寶成鐵路109隧道,連續奮戰38小時,于24日勝利搶通,中斷了283個小時的寶成線全線恢復通車。胡錦濤總書記批示:“寶成線提前實現全線通車,打通了西北、西南鐵路大動脈,有力地保障了抗震救災的需要。謹向全體搶險人員表示親切慰問和崇高敬意。”
形成了底蘊豐厚的企業文化。鑄就了“促創干、爭”的電氣化精神;打造了“中國中鐵電化”知名品牌;確定了“技術,施組創新”的企業核心競爭力;形成了“在不斷否定中越自我,在不斷創新中追求卓越”的企業理念;創造了“為您服務,讓您滿意”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培育了中鐵電氣化局的“草根文化”,即“艱苦不怕吃苦”的企業風尚;“熱情好客,禮貌待人”的企業禮節;“說干就干,干就干好”的企業行為;“干事,干成事”的企業習俗;“一呼就起、一激就活、一觸即發、一戰就勝”的企業作風。提煉了“挑戰極限,越自我,創造之”的大秦精神;“敢于挑戰,敢于勝利”的京滬精神;“關鍵時刻沖在前,艱難困苦我來干”的抗冰搶險精神;“關鍵時刻沖在前,舍生忘死我來干”的抗震搶險精神。
50年來,電氣化人在祖國電氣化鐵路建設史上創造了30多個。先后榮獲中國建筑工程魯班獎6項、國優工程金質獎和銀質獎14項、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4項、省部級優質工程獎133項。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企業、全國質量管理先進單位、全國質量效益型企業、全國用戶滿意單位、全國施工企業、全國思想政治工作企業、全國模范職工之家,中華全國總工會、北京市總工會授予“抗震救災重建家園‘工人先鋒號’”稱號,鐵道部授予的抗冰搶險“火車頭”集體獎杯,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鐵道部授予的“鐵路系統抗震救災英雄集體”稱號,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授予的“抗震救災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全國“安康杯”競賽優勝企業、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創建單位、全國青年創新創效先進單位、全國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團中央授予的“青年文明號”,“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等省部級以上榮譽稱號54個。
塑造了一支忠誠敬業的英雄隊伍。建設了一個堅強的領導班子和的干部隊伍。一大批德才兼備的干部走上各級領導崗位;培育和造就了一支懂技術、會管理、業務精的人才隊伍。培養造就出各類專家509名,聘任教授級高工32名,職稱技術人員757名、中級職稱技術人員3723名,技師56名,技師708名;培養和造就了一支能征善戰的職工隊伍。無論是在六十年代的艱苦創業中,還是在改革開放后投身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中;無論是立足鐵路建設的主戰場,還是在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其他領域;無論是在國家重點工程建設中,還是在重大搶險救災任務中,中鐵電氣化局廣大職工始終發揚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的精神,保持著吃苦奉獻的優良傳統和昂揚銳氣,正在向“敬業型、主人型、文明型、知識型、創新型”職工隊伍邁進;建設了一支能夠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黨員隊伍。廣大黨員的黨性觀念、宗旨意識和政治素質不斷增強,先鋒模范作用更加突出,涌現出一大批共產黨員。
形成了與時俱進的黨建工作新機制。積極探索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途徑,不斷創新黨建工作新機制。致力于思想政治領導型、決策和參與決策型、協調服務型“三型黨委”建設取得顯著效果,得到中組部、中央先進性教育長效機制檢查組的肯定。
發揮了工會、共青團組織的優勢作用。推行企務公開,加強民主管理。深入開展“三工建設”。落實“三幫、三不讓”承諾。廣泛開展“工人先鋒號工程”、“青年優質工程”、青年突擊隊和勞動競賽等活動,充分發揮了工會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和共青團組織的生力軍作用。|
五十年創新發展經驗豐厚珍貴
——必須堅持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才能奠定推進科學發展的思想基礎。實踐證明,解放思想是個法寶。我們每前進一步、每一個發展都是和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分不開的。在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面前,進一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是實現企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政治和思想基礎。
——必須堅持不斷深化改革,才能增強企業的生機活力,企業發展才有后勁。實踐證明,不斷深化企業體制機制改革和管理創新,不斷突破舊體制機制的羈絆,建立健全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靈活的體制機制和管理制度,是實現企業創新發展的體制保證。
——必須堅持不斷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才能形成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實踐證明,領導班子團結一致,黨政密切配合,互促共進,把握大局,提升領導能力和決策水平,是企業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穩步實施企業發展戰略的組織保證。
——必須堅持科技和人才強企戰略,不斷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才能贏得市場和鞏固行業龍頭地位。實踐證明,不斷加快技術創新步伐,努力培養一大批德才兼備的行業領軍人物和科技拔尖人才,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是建設創新型企業,鞏固行業技術優勢,爭創的人才保證。
——必須堅持加強和改進黨建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形成凝心聚力促發展的良好局面。實踐證明,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戰斗堡壘作用,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充分發揮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保證企業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是凝聚起集團整體力量,為加快發展拼搏奮斗的政治思想優勢和組織優勢。
——必須堅持黨的“依靠”方針,不斷推進和諧企業建設,才能穩固企業發展的群眾基礎。實踐證明,始終堅持全心全意依靠職工群眾的方針,尊重職工主人翁地位,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職工群眾的根本利益,贏得廣大職工的真心信任、支持和擁護,大限度地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是企業永續發展的力量源泉,是構建和諧企業的堅實群眾基礎。
——必須繼承優良傳統,培育企業文化,才能保持企業基業長青。實踐證明,繼承和發揚國家至上、心系鐵路、艱苦奮斗、勇挑重擔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培育和弘揚“促創干、爭”的電氣化精神和誠信守諾的企業文化,是永葆企業長盛不衰、基業長青的文化支撐和精神動力。
五十年新起點前程任重道遠
在回顧50年輝煌歷史,展望鐵路現代化新征程的重要歷史時刻,鐵道部黨組書記、部長劉志軍向中國電氣化鐵路事業的主力軍----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發來賀信,表達了對廣大電氣化鐵路建設者的殷殷深情和對中鐵電氣化局這支以中國鐵路發展為己任的英雄隊伍的贊賞與信任,并對中鐵電氣化局的發展提出了殷切希望和更高要求。這是對廣大“電氣化人”的巨大鼓勵和鞭策,是我們面對新形勢,站在新起點,再創新輝煌的強大精神動力。
我們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正在向小康社會邁進。展望未來,任重而道遠。根據《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20年,我國鐵路營業里程將達到12萬公里以上,其中電氣化鐵路比重將達到60%,中國鐵路將向電氣化鐵路總里程大國和高速鐵路強國進軍。這是必須緊緊抓住的鐵路建設黃金機遇期,是中國電氣化鐵路在新技術、新時速基礎上的新一輪快速發展期,也是“電氣化人”為中國鐵路現代化再做新貢獻的廣闊舞臺。
站在50年發展新的歷史起點上,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將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遵循和諧鐵路建設的總體要求,繼承和發揚心系鐵路、勇挑重擔、技術、作風過硬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按照中鐵電化局“五四戰略”的總體部署,穩步推進“四步跨越、一大目標”的實施。
在步跨越已經順利完成的基礎上,要繼續穩步實現第二步跨越,到2010年,五年累計完成新簽合同額800億元,力爭達到1000億元,計劃實現企業營業額400億元,力爭達到500億元,職工年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職工生活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企業綜合實力明顯提升,穩固確立行業龍頭地位。
第三步跨越,到2015年,完成新簽合同額和實現企業營業額以每年不低于10%的幅度遞增,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這個階段,企業管理實現信息化,知識管理升級,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系列,現代化管理水平在國內同行業,管理方式和管理標準與國際接軌。
第四步跨越,到2020年,完成新簽合同額和實現企業營業額以每年不低于10%的幅度遞增,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這個階段,要實現適應“三個戰略轉變”的管理創新,即由產品經營型向資本經營型的轉變,由勞務密集型向資本、技術、管理相對密集型的轉變,由單一施工企業集團向建設企業集團的轉變。
我們堅信,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跨越目標一定能夠順利完成。屆時,中鐵電氣化局集團現代企業制度管理體系將更加完善,依法治企、人才強企、科技興企方略落實;內部安定的秩序、良好的習俗基本形成;職工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技術業務素質和健康文明素質明顯提高;職工的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職工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和生活品位普遍提高;全體職工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睦相處的局面基本形成。職工普遍享受“食飽而美、衣暖而麗、居安而樂、病則能醫、子女能學、出行便利”的小康生活。爭取實現企業“活力永存、實力永強、人脈永旺、民心永聚、和諧永駐、發展永續”。
一個全新的、國際化的、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中鐵電氣化局集團公司,將像不斷提速的列車,駛向新的更高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