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在學術界,有人把儀器儀表比喻為社會生活中的“物化法官”。此次展會的主題再次凸顯儀器儀表這方面的作用,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當然,儀器儀表的作用,遠不止于此。除了上面的比喻,學界還同時把儀器儀表比喻為:工業生產的“倍增器”,科學研究的“先行官”,軍事上的“戰斗力”。關于儀器儀表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比這些比喻更有說服力的,是下面這組數據:美國國家標準局上個世紀90年代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美國儀器儀表產業的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4%,而它拉動的相關經濟的產值卻達到社會總產值的66%。
考慮到在信息化時代經濟社會發展對儀器儀表的依存度更高,儀器儀表的作用即使用“四兩撥千斤”來形容亦不為過。儀器儀表的作用大,同時意味著,若該產業發展水平低下,則整個國民經濟和科技發展就會受到嚴重影響,從這個意義上,學界又把儀器儀表產業稱作是“卡脖子”的產業。令人不容樂觀的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在得益于儀器儀表“倍增”作用的同時,也明顯感覺到了這個產業“卡脖子”的壓力,而就目前的情況看,“卡”的力度似乎還在增加。
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我國儀器儀表業已經初步形成產品門類品種比較齊全,具有一定生產規模和開發能力的產業體系,成為亞洲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儀器儀表生產國,但產業整體水平較低,產品大部分屬于中低端產品,可靠性和穩定性不高,大型儀器幾乎全部依賴進口;一些重點領域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工作受制于人;用于公共安全等領域的現場快速檢測、監測儀器嚴重缺乏。三聚氰胺事件前期監管部門和企業之所以一度陷入被動局面,原因正在于此。
針對我國儀器儀表領域存在的問題,國家首先應從政策層面統籌相關研究開發工作,集中優勢資源開展一些重大儀器儀表項目的自主創新;其次要采取有力措施,實現產、學、研結合,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儀器儀表研究開發技術創新體系;第三要加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量大面廣的科學儀器儀表設備的產業化,大幅提升國產儀器儀表的市場份額;第四要建立完善儀器儀表產業風險投資機制,加快國有企業體制改革,重點扶植和發展一批儀器儀表生產基地和龍頭企業。只有這樣,我國儀器儀表科技水平才能不斷提高,儀器儀表產業才能得到持續、健康發展,真正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相關閱讀:
第十九屆多國儀器儀表學術會議暨展覽會將在京開幕
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主辦,北京鑫儀寰宇展覽有限公司承辦的第十九屆多國儀器儀表學術會議暨展覽會(Miconex 2008),即將于2008年11月18日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拉開帷幕,據主辦方消息,目前招展工作進展順利并已進入收尾階段。
截至8月19日,已經確認展位的參展商已過600家,占展會總面積的90%以上,其中特裝的展位占總數的50%。今年展會的總展出面積達3萬平米,再創歷史新高。國際館的展位(8號館)在2008年3月即銷售一空,其中國外展商占總展商數量的30%。業內大批的領軍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如西門子、E+H、ABB、通用傳感器,通用發那科、浙大中控、臺塑、菲尼克斯、科隆、魏德米勒、IFM、堡盟、安捷倫、島津、熱電等都將重裝參展,韓國和英國也將組團參加。國際著名廠商和國內知名企業的云集,充分體現了多國儀器儀表展在促進全球儀器儀表、測量控制以及工業自動化領域的經濟和文化交流與合作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本屆展會設立的科學儀器與控制閥展區,這將為該領域觀眾的參觀提供充分的便利。參展企業的專業化,與產品的多元化突出體現了展會的專業性特點。
此外,今年多國儀器儀表學術會議暨展覽會網站進行了改版,方便展商與觀眾通過網絡參與到展會中來。網站特別開設了“多國儀器儀表學術會議暨展覽會網上展廳”,觀眾可以隨時登錄主辦方網站www.miconex.com.cn 進行展商查詢,從而拓展了多國展的時間與空間外延,希望借此為參展商和觀眾帶來更多的商機。
目前,Miconex 2008的籌備工作已經提前進入展前準備階段。我們期待2008年11月18~21日,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已成功舉辦18屆的多國儀器儀表展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