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華力西期巖漿及其熱液作用形成的礦床是中國天山重要的找礦方向
據國土資源網消息 中國與吉爾吉斯天山具有相似的成
礦地質背景條件,所以,在中國境內天山具有像吉爾吉斯天山那樣的大型、特大型礦床的地質條件。這是記者從2008年中國礦業大會地質調查與找礦成果專題會上獲悉的新消息。
據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調中心研究員李寶強介紹,我國新疆與吉爾吉斯共和國均占有天山成礦帶的主體位置,但從現有的已知的礦產的分布現狀看,吉爾吉斯礦產從數量或規模都優于新疆天山。為了查清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中國地質調查局于2006年立項,由西安地調中心具體實施,與吉爾吉斯共和國合作展開天山成礦帶成礦規律研究,希望終應用研究成果指導境內天山找礦。
歷時三年,項目組通過研究區1:50萬地質礦產圖、1:100萬大地構造相圖、1:100萬成礦規律圖等基礎圖件的編制,并建立礦產地數據庫,統計區內已有礦床點的礦床類型并分析其可能的成礦地質作用后發現,巖漿及其熱液是研究區內金屬礦產主要的成礦地質作用。同時,項目組對吉爾吉斯天山與中國新疆天山系統地層、構造以及巖漿活動事件進行對比分析,取得了一系列新認識,項目組認為,中吉兩側天山有相近的大地構造演化經歷,從早古生代以來特別是從晚古生代以來雙邊處于近乎相同的大地構造環境。也就是說,中吉兩側天山具有相似的成礦地質背景條件,吉爾吉斯天山能找到的大型、特大型礦床,中國天山經過努力也一定能夠找到,而尋找華力西期巖漿及其熱液作用形成的礦床就是重要的找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