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與卡內基梅隆大學、通用動力機器人公司聯合研制的一種自主戰場機器人目前正進行性能測試。與其他所謂“戰場機器人”不同的是,這種機器人的智能化與自主化程度更高,它不需要由操作者進行遙控指揮便能根據不同的戰場情況自主應對,是真正的“自主戰場機器人”。
美國《防務新聞》報道,實驗人員介紹稱,目前處于實驗階段的這種機器人不但可以利用自身的傳感器“看見”周圍的物體,使用內部處理器“感覺”到所處的環境,還能以此自動設計出一條合適的前進路線,而且在前進過程中,它們還能根據傳感器探測到的新出現的周邊信息隨時對前進路線進行調整,自動避開樹木、巖石、壕溝等固定障礙,不需要操作人員過多干預。
研究人員將加強這種機器人探測和識別移動目標的能力。陸軍研究實驗室實驗室主任約翰·米勒表示,讓機器人能夠識別移動的物體,預測其運動軌跡,并據此調整行動路線對戰場機器人而言具有重要的實戰意義。因為戰場環境瞬息萬變,非常復雜,戰場機器人必須具有靈活機動的反應能力。這種自主戰場機器人研制完成后,它將能獨立完成諸如在復雜的戰場上探測物、搜索高威脅區域等危險任務。
按照計劃,自主戰場機器人逐步完善后,美陸軍將把相關技術應用于“未來作戰系統”的無人地面作戰車輛項目中。近年來,美陸軍雄心勃勃地投入了數十億美元研制“未來作戰系統”的機器人工程,研發可用于前沿部署與后方支援的戰場機器人,希望未來能夠派遣機器人上戰場執行各種艱險任務,以便大大降低有人作戰系統面臨的戰場威脅,打造一個戰爭“零傷亡”的神話。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盡管美軍付出了巨大的財力和人力研究戰場機器人,也取得了部分進展,但從實戰效能上看,現有的戰場機器人還無法與有人作戰系統相比。戰場機器人成為未來戰場的主角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而據美國《華盛頓觀察》周刊報道,從天上密布的無人駕駛飛機,到地面大大小小的各種遙控機器人,無人作戰系統在伊拉克戰爭中開始嶄露頭角。“背包”機器人能在巷戰環境中、分辨反美武裝狙擊手的細微動靜;“嗅彈”機器人能靈敏地嗅出偽裝起來的物;代號為“劍”的武裝機器人可以擔當機槍手,在發現和定位敵軍車輛和人員后以強大的火力消滅敵人。根據陸軍無人作戰系統負責人約翰·伯克上校的說法,2004年美軍有163個地面機器人,伊拉克戰爭使得投入戰場的地面機器人增長到5000個。它們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服役”。
在伊拉克戰場上發揮作用的機器人只是美軍“機器人戰爭”計劃的一小部分,更為完整的計劃被稱為“未來作戰系統”( FCS)。這個系統于2003年5月開始研制,計劃在2015年成建制地裝備部隊。該系統,計劃由18個子系統組成,可將每一名士兵與戰場上各種陸、空作戰平臺及傳感器連接在一起。根據該系統的開發商--美國波音公司的模擬錄像,在作戰行動中,由地面機器人充當先鋒,當隱藏著的敵人攻擊它時,無人駕駛偵察機發現敵軍位置,通知巡航中的戰斗機,然而,戰斗機發射導彈,命中目標。這一切行動都通過網絡由戰場上的美軍操控。據波音公司估算,該系統將使戰斗時間縮短一半,使美軍士兵傷亡率降低60%~80%。
為了驗證“未來作戰系統”的可行性,在本寧堡陸軍基地,美國陸軍第29步兵團正在進行一項試驗。這項試驗被稱為“空中遠程攻擊力量演練”,分為ABCD四個階段,用來檢驗美軍士兵是否適用于“未來作戰系統”。目前,A、B階段已經完成。它們分別檢驗了美軍以班和排為單位操作陸空無人系統進行巷戰的能力。正在進行的C階段演練中加入了“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情報及監視與偵察一體系統”(C4ISR),并將演練單位上升為旅級戰斗群,模擬演練的對手是混雜在平民之中的武裝份子和敵軍特種部隊。據陸軍單兵作戰實驗室的退役上校愛德恩?戴維斯的說法,C階段的演練主要是評估作戰系統的技術可行性和有效性。然后在此基礎上可以進行改進,達到D階段的要求,也就是終形成機器人戰隊的演練。美國陸軍步兵中心的司令沃爾特少將直接說出了這項試驗的重要性,“這項演練可以將單個的士兵,未來作戰系統和陸軍的未來連接在一起。”
在2008年的軍費開支中,美陸軍研發費用25%將用于未來作戰系統的研制和試驗,而這套系統的終研發費用將達到3,000億美元。只有在大筆美元撥款的支持下,機器人戰爭才可能實現,而對于降低傷亡率的貢獻恐怕要到戰場上才能得出結論了。
據稱,現在大約有二十余種機器人系統在阿富汗及伊拉克戰場上使用。這些系統包括了從便攜式戰術機器人--如I-Robot公司的Packbot,爪形軍械系統和海軍陸戰隊的“龍信使“--到六噸重的地雷清除系統。然而,哥特伍德指出,所有的這些系統對士兵而言都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他把機器人比喻為家用工具。而士兵將機器人系統用于處理特殊任務。部隊可能只需要一個小型平臺來處理簡易裝置,或他們需要一個大型、重型機器人來清除雷區。
現在正在部署一個名為Throwbot機器人系統,這是一個可以從門或窗戶扔進去執行偵察任務的戰術機器人。這個小型、圓筒形機器人只有一個蘇打水瓶子大小,帶有兩個輪子和一臺攝像機,而且它的重量不到半磅。這個機器人由明尼蘇達州偵察機器人公司開發研制的。Throwbot由手持商用無線裝置和操縱桿控制。它的任務是為士兵們進入建筑物前提供快速的監視信息。
另一個投入使用的機器人系統名為“角斗士”。它是由匹茲堡卡內基梅隆大學開發研制的。這個六輪、高爾球車大小的機器人將被海軍陸戰隊用來執行各種偵察和支援任務。“角斗士”還可執行作戰任務,并能配備機槍和榴彈發射器。據哥特伍德透露,這是個派到戰場上的武裝機器人。機器人系統聯合項目辦公室計劃在今年對幾個機器人系統原型進行評估。
機器人系統聯合項目辦公室還負責維持和支持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部署無人地面系統。在2004年之前,辦公室負責數量相當較少的機器人。這些機器被用來處理波斯尼亞和科索沃的炸彈和地雷,在那兒,機器人給士兵提供很多有價值的信息和行動經驗。
2004年,美國防部從機器人系統聯合項目辦公室訂購了162部機器人系統。初的計劃是將這些機器人派往伊拉克和阿富汗用以支援作戰。到2005年,當機器人的任務從排爆擴大到偵察任務時,辦公室已經派出1800部機器人系統。在戰區內機器人的數量已經達到5000部以上。美軍現在操縱的機器人比他們操縱的裝甲戰車還多。
機器人系統聯合項目辦公室近來還研制出了一種新的機器人系統,名為X-bot。它是由馬薩諸塞州伯靈頓iRobot公司生產。X-bot是從該公司研制的PackBot機器人家族經改良而來的。根據2.86億美元的無定期交付/不定數量合約,陸軍將定購多達3000部以上的機器人提供給部隊,用以執行偵察和排爆任務。首批101部已經交付給迫切需求的部隊。
X-bot是“機器人潮流”中的一部分,被設計用來支援在伊拉克的作戰行動。機器人系統聯合項目辦公室正在增強機器人的能力來支持它的功能和未來作戰系統。辦公室有專人和設施來負責處理任何對機器人系統的急切需求。
同時起步的其它機器人系統還有陸軍未來戰斗系統(FCS)計劃中的無人地面部分。當未來戰斗系統計劃的初階段還很艱難地進入軍隊時,小型無人地面車(SUGV)Block1平臺將被部署在陸軍部隊。辦公室目前正在評估是否要部署更多這樣的特別的小型無人地面車平臺。在機器人系統聯合項目辦公室的管理下,戰區內機器人和評估系統的結合擴大了機器人的數量。到今年年底,戰場上的機器人數量就將過6000部。
戰場上的機器人受聯合機器人修理工廠人員的管理和維護。工廠擁有一個占地3000平方英尺的倉庫、辦公室和技術車間。這兒有過100名以上的陸軍和海軍陸戰隊預備人員在此工作。機器人系統聯合項目辦公室在西南亞建設了一個維修中心,包括在伊拉克的一個15000平方英尺的修理設施,以及今年春天它還將在阿富汗新增一個維修點。
當部署的機器人損壞或需要維修時,陸軍和海軍陸戰隊部隊將機器帶到機器人系統聯合項目辦公室,在這兒,機器在四個小時內要么被維修,要么被更換。辦公室通過一個計算機數據庫和配件跟蹤系統建立有一個詳細的合約框架,來保證快速修理和服務。
除了排爆和戰斗損壞外,對機器人行動另一個主要的挑戰就是行進在電磁環境中。因為大部分機器人必須通過無線鏈接實施遙控操縱,他們的控制系統很容易受到來自其它通信或干擾系統的干擾。另一個技術挑戰是在不破壞指揮與控制鏈路的情況下維護非瞄準線通信。
因為新技術能提供戰場機器人所面對的操縱難題的解決方案,機器人系統聯合項目辦公室同其它美國政府研究機構保持著緊密的關系。例如,它與美國國防研究計劃局(DARPA)達成一了項諒解備忘錄。這項備忘錄允許辦公室將美國國防研究計劃局任何新技術直接轉化為采購、訓練和維護計劃中。然而,所有與機器人系統聯合項目辦公室合作的海軍陸戰隊和陸軍研究實驗室必須遵循地面機器人總體規劃。總體規劃是一系列經核準后的項目列表,但美國海洋科學部(OSD)管理著它自己詳細的機器人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