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袋”可升降,“眼睛”可360°旋轉,長有四只“腳”,拖著長“尾巴”。搖動控制手柄,它就能前進后退。它就是能為地下管道做“全身體檢”的管道“機器人”,也是國內首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管道檢測設備。
功能:替管道“體檢”
據武漢中儀物探科技公司工作人員介紹,這種管道“機器人”學名叫“LD300+管道視頻檢測儀”,由爬行器、變焦鏡頭、照明裝置、主控制器和電纜線5部分組成。
操作主控制器,“機器人”能靈活穿越300毫米到1500毫米口徑的管道。“腦袋”上安裝的攝像頭可360°旋轉,管道破損、堵塞、滲漏等情況都一目了然。
該公司總經理鄭洪標說,“機器人”不僅能同步顯示管道內壁狀況,更強大的是還能通過一個手機模樣的“紅盒子”,同步生成管道缺陷報表發回到終端上,同步生成衛星地圖和現場街區地圖。管道的“健康狀況”,以不同顏色的氣球標識。
鄭洪標說,經武漢市科委查證,管道“機器人”填補了國內的空白,而“紅盒子”是該公司的發明專利,在上也是首創。
意義:改變傳統人工檢測模式
目前國內對管道的檢測,基本都是人工下井,而一些管道存在有害氣體,威脅工人安全。
“管道‘機器人’的誕生,改變了傳統的人工檢測模式。管理人員坐在辦公室里就可適時監測轄區內管道情況。”鄭洪標說,“不僅方便管道檢測,還可以檢測偷排現象。”
據武漢水務部門有關人員透露,目前武漢排水管道總長1.81萬公里。由于武漢下水道通淤狀況復雜,如果人工下井檢測,將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目前,管道“機器人”成功地對漢陽的排水管網進行了檢測,并為積玉橋學校的積水成因進行了檢測分析。
◇現場直擊
檢測50米管道 10分鐘搞定
昨日上午10時許,在光谷佳園路旁的一處窨井里,幾名工人正在用管道“機器人”為該段地下管道做“體檢”。記者也以工作人員的身份,下井體驗了一番。
只見“機器人”在管道里走走停停,左瞧瞧右看看,“眼睛”不時左右旋轉。必要時它還可以“倒車”,后退時尾燈也亮起來。它的“眼睛”所到的一切,都清晰地顯示在主控制器的屏幕上。遇到障礙物,它還可以靈活地繞行,50米管道約10分鐘完成檢測。
據鄭洪標介紹,檢測50米管道快只需3分鐘,一次長可以檢測250米。檢測完成后,如果發現有管道堵塞,通過配套的聯合清污車,不用人工下井就可以清理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