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视频深夜福利网站|午夜性春猛交|日日射日日干|av免费提供|另类网站

廣州菱控|歐姆龍(OMRON)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資訊 >> 正文
新聞搜索
新新聞
本月熱門TOP10
“中國電氣王國” 興衰啟示錄
http://www.zouyunfu.com
文章來源:新華網 更新時間:2008-12-15
分享到:
“中國電氣王國” 興衰啟示錄
新華網12月14日電:中國東南沿海有座神奇而活躍的開放城市,它叫溫州市樂清市柳市。

    日前,它被評為“中國改革開放30年30個集體”之一,浙江改革開放30年百例典型事例之一。

    柳市不是市,而是一個鎮。外界稱它是個“國”,是知名的“中國電氣王國”。

    置身這個東南沿海小鎮,鎮里鎮外、大街小巷,廠房林立,廣告如海。彈丸之地密匝匝地云集著5238家高低壓電氣企業,20多萬產業兵團,還有像蜜蜂一樣飛遍全國及海內外20萬營銷大軍。  

    柳市是個鎮,它不像一個鎮,而像一個“市”,它是中國大的高中低壓電氣市場,年銷售額達480億元。 
    
    柳市是個地名,更是一個網絡,它在全國編織了一張龐大的營銷網絡,數萬個銷售終端覆蓋了全國,遍及中國所有的城市、城鎮及一些新興鎮,神州無處不柳市。 
    
柳市盛興的奧秘在哪里? 
    
    東方啟動點:“富”欲橫流興柳市 

    地處沿海的柳市人過去也過著貧苦的生活。家家戶戶吃了上頓沒下頓,鎮里經常有人將才十多歲的女兒“送”到山里,只換得100斤地瓜絲,長大了便就地嫁人。如今中國大名鼎鼎的企業家南存輝在70年代末因家境貧困而綴學,也還是靠修鞋謀生。他說,修一雙鞋賺三分、五分錢,心里很高興。 

    但是,柳市人卻不像別的地方的窮苦人那樣認命、甘貧。他們不甘心在苦日子上煎熬,而像久旱盼甘露一樣,強烈地向往生活和命運的圖騰——財富。 

    致富,賺錢!發財,創業!千萬個柳市人生存的原動力從這里引擎。有人稱此為:這是柳市原始也是可貴的“東方啟動點”。 

    于是,就在全國大“割尾巴”的年代,一些“致富欲”極其強烈的柳市人利用修理農機具的基礎,挖空心思找了運輸便捷、資源節省、生產簡易的一條致富門路——低壓電器另配件。他們白天被責令到“打擊資本主義學習班”接受“洗腦”,晚上仍斗膽鉆到“地下工廠”偷偷摸摸干得歡。
 
    財富靠自己創造。號稱“電器元老”、當年柳市區茗東公社馬仁橋大隊陳慶瑤等農民便是柳市人創富的先驅者。上世紀70年代末,他與陳通鈿等3人合伙,大膽創辦了茗東五金電器配件廠,在政府的眼皮底下悄悄生產開關按鈕、觸頭等簡易的電器配件。一次,他們收到35萬元訂貨單,在當地引起了財富轟動。 

    “鄰里效應”和“財富榜樣”被一圈圈、一級級放大。呂莊村、上橫村等地農民競相效仿。外出跑碼頭、跑供銷、做木匠、泥水匠等人經過必經之路的上海,悄悄帶來行程開關、接觸器、交流器、線圈等及配件。許多人照上海貨紛紛仿制,拿到柳市鎮的上街、下街開店買賣。原始的低壓電器產業和市場就這樣應運而生。 

    鄭祥清,這位柳市鎮修理農機具的好把手,是柳市不怕死的“掙錢明星”,號稱“線圈大王”。1979年的一天,一個柳市供銷員神秘地把一批膠木線圈業務訂回來委托他做,一只可賺幾毛錢。他眼睛一亮,就到外地買來膠木殼和漆包線,一頭干了起來。他一干而不可收拾,生意越做越大,便掛靠鎮里的鄉鎮企業柳市通用電器廠包稅干。 

    創造財富要付出代價。這個“暴發戶”很快引來“打擊資本主義工作組”的調查:“我們革命幾十年,還住的是小矮房,你蓋三層小白房的錢不是搞資本主義得來還是哪里來的?不打你打誰!”查了帳,挨了抓,補了稅,按說他該縮頭,可他照干不誤。那幾年,“割尾巴”的“運動”一個接一個,他與許多柳市人一樣,成了遠近聞名的“運動員”,每次都被列為打擊的主要對象之一。可是,鄭祥清抓了干,干了打,發財賺錢的欲望打不滅。 

    1982年6月,打擊“投機倒把”的“運動”升級為“打擊經濟領域罪犯分子”,鄭祥清與一批人成為經濟領域犯罪的頭目,被捉進了兵營“大牢”。從牢里放出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鄭祥清還是鄭祥清,柳市人還是發瘋賺錢的柳市人。他說,錢誰想賺,那年頭賺錢要被殺頭,柳市人不怕殺頭。 

    當人們尚未清醒過來時,個體戶、私營主、“八大王”、電器城、家庭作坊、前店后廠、掛戶經營、分工協作、專業市場、十萬供銷大軍等等前所未有的創富奇跡如浪漫的山花已在柳市大地遍地開放。 

    當人們還在熱衷“資社之爭”時,當年在街頭修鞋子的南存輝、穿街走巷做衣服的胡成中、泥腿子鄭元豹、土包子胡金林等一大批名不見經傳的柳市農民搖身一變,已用自己的勞動、智慧和膽識成為中國的創富精英。 

    東方啟示錄:打假打出新柳市 

    柳市的興衰,是一部柳市農民可歌可泣、可圈可點的創富史,也是一部可書可評的打假史。
 
    時光倒退到18年前。1990年5月的一天,柳市鎮被釘在造假的歷史恥辱柱上。 

    這一天,國務院辦公廳代表國務院,破天荒針對中國一個小鎮向全國發出一份特殊的制裁性文件,嚴厲批評樂清柳市鎮的造假問題。這就是轟動一時的“國辦29號文”。 

    國辦文件通報了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機械電子工業部等國家6大部委對樂清縣(主要集中柳市鎮)生產和銷售無證、假冒、偽劣低壓電器的調查情況和處理意見。 

    柳市怎么啦?原來,當初這個僅有13.5人的小鎮竟有7.8萬人卷入低壓電器的生產、銷售的商海中。在那市場經濟混沌初開之始,成千上萬的農民拖著泥腿,帶著求富的渴望,從鄉村農田涌入家庭工業。他們熱的求富沖動和猛的經商手腳夾雜著唯利是圖、法盲無知、道德缺失、技術低下和無序競爭等劣根性,派生出一個個無證、假冒、偽劣的“怪胎”。一些人只顧掙錢,用銅觸頭代替低壓電器的銀觸頭,產品壽命與安全性能與國家標準相差甚遠,產品禍及全國。全國許多地方因使用柳市偽劣低壓電器而頻頻發生傷亡事故,礦山瓦斯,攀枝花鋼鐵廠,死傷數十人,國家的財產和人民的生命蒙受到巨大的損失,由此驚動了國務院。 

    國家6大部委奉命聯合部署,調動省、市、縣三級機關、執法部門上千人進駐柳市嚴厲打假。他們以打殲滅戰的方式,將上千家“前店后廠”式無證家庭工廠(作坊)及上百家制售假冒偽劣低壓電器的個體、私營企業查、關、吊、整,對所有假聯營的“通道”和產品運輸渠道實施圍追、堵截。一些歷史見證人對當時的情景形容之:“柳市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 

    打假治劣整整持續了5個月,1544家家庭工廠全部關閉,1267家低壓電器門市部全部關門,司法和工商部門立案查處的案件上百起。  

    千人工作組的鐵腕行動打痛了柳市人。除極少部分有一定基礎或合格的產品和企業受到疏導、扶持外,整個“東方電器王國”幾乎被清洗一空。 

    鐵腕行動打醒了柳市人。廣大低壓電器的經營者終于明白無證、假冒、偽劣的產品終究會被法律和市場“掃地出門”的殘酷道理。 

    于是,柳市人用了整整十年的功夫,革新洗面,從頭做起,端正職業心術,摒棄偷工減料惡習,走向領證認證(生產許可證、防爆產品合格證和安全認證)之路。同時,廣大企業自發興起內資外資投資熱、新產品開發熱、新技術與人才引進熱、產品出口創匯熱。一些有遠見的企業將技術合作的目光射入當時參與打擊、堵截的國家低壓電器的技術權威部門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聯合該所在柳市設立研究分支機構,定向為企業把好產品質量關、開發新產品。十年臥薪嘗膽,十年步步登高。2000年11月16日,一批十年前代表國務院下來打擊柳市假冒偽劣低壓電器的官員到柳市“故地重游”,不禁發出驚嘆:打假打出一個新柳市。 

    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萬國權當時考察柳市后說:柳市人不忘舊恥,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變壓力為動力,這是一種可貴的務實和創新。 

    如今,柳市電器在“正泰”、“德力西”、“天正”、“人民”等39個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的引領下,成為中國著名的品牌之地。創取技術專利413項,獲得ISO——9000國際質量體系論證企業337家,領得3C體系、美國UL、歐共體CE等認證5000多張,基本上家家企業執有通往國內外市場的“通行證”。一個小鎮獲得如此多的國家級品牌和認證,為全國之。 


    東方啟明星:楚漢相爭強柳市 

    說柳市,道柳市,柳市的興衰榮辱說千道萬離不開正泰和德力西,離不開他們的領頭人南存輝和胡成中。更確切地說,離不開這兩家領軍企業和領軍人物的“殘酷”競爭。 

    上世紀80年代初,這兩個20歲出頭的同班同學在柳市低壓電器浪潮的沖擊下,一個從“修鞋匠”改行辦家庭工廠,一個從“縫紉司”轉行“跑碼頭”搞供銷。1984年,為了一個共同的志向,他們走到一起,各投資1.5萬元,聯合創辦了“樂清縣求精開關廠”。年輕人聰明能干,又生逢其時和到上級政府的大力支持,生意紅紅火火。 

    小伙子年輕氣盛,不免有點虛榮心。企業辦紅了,每人各占50%股份,敏感問題慢慢凸顯出來:誰當“老大”、位置咋擺、榮譽誰拿?于是,廠長和法人代表輪流“做莊”,先進分子輪流當。今年是你,明年是我。 

    企業發展了,兩人的經營思路發生了分歧。于是,“久分必合,久合必分”。先是廠子“一掰兩瓣”,分兩個車間,各管一攤。后是產品“一分為二”,各拿一個。再后來“一母兩子”,各辦一個分廠。后是“一刀兩斷”,各劃分廠,門戶獨立,分道揚鑣。1991年,正泰、德力西兩大企業橫空出世。 

    兩家新企業在較勁中誕生,也在相爭中成長。從出生的天起,雙方就種下了“競爭的種子”。他們制造的低壓電器產品及產業鏈基本趨同。你搞什么,我也搞什么,你搞得好,我要比你搞得更好。在發展的初級階段,競爭難免帶有“血腥味”。 

    有一個鮮為人知、雙方諱莫如深的故事。上世紀90年代初,雙方中的一家廠鑒于“溫州”、“柳市”的品牌名聲不佳,賣不出貨,就與上海一家鄉鎮廠聯營。打了上海的牌子,銷路大增。另一家企業不動聲色出手。結果有一天,搞聯營的那家廠早上一醒來,突然發現上海聯營廠賣的竟是對手的產品。原來,對手早已釜底抽薪,悄悄出資60萬元,將那家上海鄉鎮企業“一鍋端”,連人帶廠買斷。雙方矛盾一度激化。 

    后來,他們逐步認識到,競爭是好比一元錢的正反面,同是整體,互為依存。沒有敵人就沒有自己,消滅敵人就是消滅自己。由此,他們從低級競爭走向競爭。 

    1994年,正泰率先跳出柳市集散性專業市場的局限,充分利用柳市十萬供銷大軍的優勢,在全國各地建立起營銷公司和特約經銷處。這是全國民營企業開“網絡營銷”先河之舉,在柳市產生強烈的沖擊波。德力西大受啟發,緊步后塵效仿。于是,兩家爭相擴大“地盤”,還將營銷網絡擴展到歐洲、北美、南美、中東等海外,分別在國內外建立起2000多個和1600多個營銷網點,市場網絡覆蓋了全國所有的縣以上城鎮和城市,幾乎壟斷了全國創造電器的主要市場份額,成為全國一道靚麗的“網絡風景線”。 

    南存輝坦誠地說,如果沒有胡成中,我就會懈怠,就會失去壓力,就沒有強大的動力,我要感謝德力西。事實正是如此,為了實現技術創新,2001年,德力西在全國民營企業率先建立博士后工作站,與河北工業大學校企合作,引進博士后入站,企業提供場地、設備、資金等,為博士后提供高、中、低壓電氣技術研究平臺。這一創新平臺運作至今,多項技術研究課題達到了國內高水平和先進水平。2006年,該企業經國家6大部門批準,又建立了中國民營企業國家級技術中心,使技術專利在原省級技術中心獲得110項的基礎上增加到240多項。技術創新有力地促進了德力西騰飛。 

    正泰思路大開,也不甘示弱。2007年,他們爭得國家有關部門批準,也在上海新建的大型生產基地建立了國家級技術開發中心,并在總部、各專業公司、所有持股企業構建了與之配套的三級研發機構。在北京、美國硅谷和德國設立研發站。每年不惜撥出年銷售額的3%—5%用于科技開發(2007年創銷售額180億元),引進的科研開發設備,建起國際的高低壓電氣科研開發基地和國家級檢測、計量中心。與國內的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成開放式的信息網絡和技術開發體系。先后開發了100多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系列新產品,其中通過省級鑒定的新產品241項,國家和省級重點新產品200多項,達國際先進水平30項。 

    更有趣的現象是,德力西通過全國招投標,將產品打入“神五”、“神六”、“神七”電氣系統,以顯示高質量和強品牌。正泰不服輸,則將產品分別進入雅典和北京奧運會電氣系統,以彰顯質量之佳。 

    胡成中說,競爭好玩,它逼使我們每天腦子里裝馬達,動心思搞創新,不斷攀登新高峰,德力西有今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與正泰比學趕。在柳市,人們真切地看到,25年來,雙方不僅在質量進步、網絡開拓、技術創新、品牌創建等方面拉開“龜兔賽跑”,也在理念提升、管理更新、體制創新、結構調整、產業升級、規模擴大乃至企業文化、黨工建設、慈善事業、知名度等方面開展的“叫板”。  

    柳市區委書記連新良說,正泰與德力西近乎“白熱化”的競爭有很強的“示范效應”。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不僅有力地促進了雙方做強做大,而且從各個領域都給柳市的廣大企業提供了成功的啟示和借鑒,切實帶動了整個柳市乃至中國高、中、低壓電氣的興旺發達。進而論之,柳市的突飛猛進,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中國整個高、中、低壓電氣產業的進步,在國際電氣領域殺出一匹“黑馬”,令國際電氣大鱷低下高昂的頭。(完)

上一條 上一條:減速機行業得到快速發展
下一條 下一條:鐵道部敲定5萬億 建設投資電氣行業受益
相關新聞  電氣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