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電力協會今日表示,希望能在不久的將來將"無線電力傳輸"建立一個標準,讓所有的便攜式設備都具備無線電力傳輸的功能,可以方便的對便攜式設備進行充電過程.以后用戶也許只要將移動設備對準某個接觸板,就可以方面的進行充電了,省去了插拔接頭的過程.
現任的無線電力協會成員目前有包括羅技,飛利浦,三洋,美國國家半導體和德州儀器,所有這些成員都希望把這項技術應用到航運的產品。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物理學助教馬林·索爾賈希克(MarinSoljacic)的研究小組宣布,試制出了無線電力傳輸裝置,并已證實可向相隔7英尺(約2.1m)遠的60W電燈泡送電、點亮燈泡。試驗的詳細內容刊登在了2007年6月7日的《科學》在線版——《科學快訊》(ScienceExpress)上。此前索爾賈?烁鶕碚摷皵抵涤嬎阋呀洿_認了工作原理,不過試制出基于該原理的裝置并證實可實際進行電力傳輸尚屬。
索爾賈希克的研究小組此次試制的是名為“磁場耦合共振器(magneticallycoupledresonators)”的電力收發器。具體來說,是分別由具備振蕩電路特性的線圈組成的一對天線(照片)。直徑足有數十厘米。向其中一根天線加載數MHz的交流電場之后,其周圍產生振動磁場,通過共振現象向位于數段波長之內的另一根天線傳輸電力。
相隔2m以上能量效率仍可達到40%
無線電力傳輸包括基于線圈(電感器)的電磁感應型及電磁波收發型。此次的共振型與電磁感應型相比,采用的磁場要弱得多,但是可以實現更長距離的傳輸。與電磁波收發型相比,共振型傳輸時能量逸散要少得多。論文數據顯示,此次的傳輸效率為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