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视频深夜福利网站|午夜性春猛交|日日射日日干|av免费提供|另类网站

廣州菱控|歐姆龍(OMRON)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資訊 >> 正文
新聞搜索
新新聞
本月熱門TOP10
樂清柳市:“低壓電器之都”的新跨越
http://www.zouyunfu.com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更新時間:2009-3-11
分享到:
樂清柳市:“低壓電器之都”的新跨越
編者語:柳市鎮,這個占地不到50平方公里的集鎮,擁有電器及相關配套生產企業達4000多家。它不僅是溫州市電器產業的發源地,也是我國大的低壓電器生產和出口基地。

    柳市鎮,這個占地不到50平方公里的集鎮,擁有電器及相關配套生產企業達4000多家。它不僅是溫州市電器產業的發源地,也是我國大的低壓電器生產和出口基地。2007年,柳市鎮低壓電器的生產總值達480億元,占國內市場份額的60%以上。

  這是一個“打假”打出的低壓電器之都。上世紀70年代,柳市低壓電器產品次出現大規模的質量問題。1990年,柳市產品再次深陷質量危機,國家有關部門聯合省、市、縣有關部門組成工作組,在柳市蹲點集中清理,全鎮1267家低壓電器門市部全部關閉。

  痛定思痛,柳市人克難攻堅,抓質量、樹品牌,突破了一個個難關,努力改變柳市低壓電器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如今的柳市低壓電器,早已今非昔比了。至2007年底,柳市電器行業已累計擁有“中國馳名商標”25個,“中國名牌產品”10個,“浙江省著名商標”28個;近三年新增“浙江省名牌產品”30個;年銷售額億元以上企業61家。

  整合鏈條:從銷售到產業集群

  “塑殼的膠木粉、瓷品、一個銀觸點……任何一種原材料都能在柳市找到專業的廠家!钡铝ξ骷瘓F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助理盧友中說,柳市低壓電器產業的特點就是分工非常細。從1977年柳市鎮家低壓電器門市部誕生至今,柳市鎮的低壓電器產業已經走過了30多年。

  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柳市農民闖入市場,以門市部和家庭作坊相結合的“前店后廠”方式進軍低壓電器行業。1981年,柳市低壓電器的企業發展到300余家。到了1984年6月,柳市的低壓電器門市部已達到1000多家,供銷員隊伍達1萬余人,低壓電器從業人員過5萬人,生產的低壓電器開始源源不斷地流向市場。

  長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薛文峰回憶說,在低壓電器產業發展的初期,有大量的柳市人分散在全國各地做推銷,逐漸形成了一張擁有10萬人的龐大銷售網絡。做銷售的柳市人發現低壓電器好賣,就回過頭來做生產。技術從哪里來?從國營廠里請來專家指導。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一些企業開始收編銷售員做品牌代理商,有實力的經銷商也開始主動地尋找品牌進行合作。通過產和銷的緊密合作,柳市低壓電器產品迅速占領全國市場。

  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大,一批代表性的低壓電器企業不斷成長壯大:正泰、德力西、人民電器、長江、天正等等,紛紛走上了快速擴張發展的快車道。

  快速發展時期的柳市低壓電器企業,很多都遇上同一個發展瓶頸:訂單太多,生產能力嚴重不足。德力西集團董事長胡成中喊出一句口號:“誰與我搞合作,誰的利益比我大!”他選擇了一批合作企業,以德力西的品牌和資金參股,讓對方控股。1996年至1998年,先后有80多家企業加盟德力西,統一成員企業的商標、銷售、質量管理之后,德力西的企業規模迅速擴大,資金不足的問題也很快解決。

  德力西探索的成功模式,很快就成為大家共同的選擇。那幾年,大量樂清電器企業通過整合上下游產業鏈、合并小企業實現快速擴張。

  產業鏈上“企業之間產業鏈的整合,促進了他們產品互補、資金互補、市場互補、資源共享、互利互惠,使產品領域迅速擴大,形成了門類齊全的低壓電器大企業,各家企業在自己領域做得更精更強更大。”溫州市經濟學會會長馬津龍評價說。

  1992年,德力西兼并了9家柳市電器企業;1994年5月,樂清長城變壓器廠聯合7家低壓電器企業,共同組建了天正集團公司;1994年至1995年,正泰以家族式股份公司為核心,采用合資、控股、收購、兼并及品牌無形資產等資本運作方式,對柳市48家企業進行了橫向聯合,組建了正泰集團。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說:“我們已經形成中外合資、擴股投資、銀行融資、技術參股等生產要素投入的多元化格局!

  “如今,正泰的關聯企業有600多家,業務領域涵蓋合金類(觸點)、塑料加工、充壓類、彈簧類等。”浙江正泰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總經理蕭紅衛介紹說。

  和國際先進水平比較,柳市起步晚、起點低、底子薄,在技術上和研發能力上還不能與ABB、西門子、施耐德等國際電器企業相比,但柳市的民營企業依靠自身的銷售網絡與生產成本優勢,開拓出一片廣闊的天地。

  做專做精:創新產品贏得市場

  有人曾經這樣形容柳市的低壓電器:如果拿掉產品商標,很難判斷是哪家企業生產的;如果隨意走進一家企業的車間,你很難分辨這個車間到底是哪家企業的;每一家企業可能什么都有,恰恰沒有別人沒有的。“投資少、生產易、成本低、見效快”,這是當初很多溫州創業者的標準。但當千篇一律的產品出現在市場上時,價格戰就很容易發生。

  “原材料漲價、用工成本提高后,產品價格自然上升。但是低端產品出路惟有低價格,價格戰背后的惡性競爭會導致降低技術要求、在原材料方面以次充好!闭┘瘓F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總裁林可夫說。以一個常見的小型斷路器來說,達標產品的成本價可能在7元左右,正常市場價格在9元,而市場上有的產品已降至4元,遠低于國外廠商的價格。

  在這種情況下,柳市的企業家紛紛開始尋找出路,做專做精,提高產品科技含量,成為不少企業的選擇。

  薛文峰總結說,柳市做成品電器的企業太多,長江集團急需找準自己的發展方向,尋找一個科技含量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同類企業少、有技術壁壘、進入門檻高的項目。

  2008年5月,長江電器與上海電科所合作開發了一種CKZ多媒體信息箱,可以把電話、網絡、有線電視信號、音視頻信號等各種弱點信號集中到這個箱子里,解決了家庭或者辦公室復雜的布線問題。

  薛文峰說,這個CKZ多媒體信息箱符合北美住宅布線標準和國際住宅電子系統總線控制標準,已經進入市開始銷售,它將揭開長江電器細分戰略的序幕,“正泰、德力西目前是行業的龍頭,但它們不可能兼顧每一個方面,長江會選擇一個細分領域。在這個領域做到強、好,便是成功!

  和長江集團一樣,在某一領域做專做精的選擇讓很多企業增強了市場競爭力。

  2007年,當柳市的低壓電器企業為壓價競爭頭疼不已時,專做電力金具的永固集團實現了年銷售額40%的高增長。

  “今年的增幅預計會過這個數字!庇拦碳瘓F董事長、樂清電力金具行業協會會長鄭曉強說。早在1985年,柳市人紛紛投身于發展得如火如荼的低壓電器行業時,他就選擇了做電力金具。

  “在柳市做低壓電器的人太多了,電力金具是電氣中的小行業,我們就是找準了這個小金具,一門心思地把它做好。”鄭曉強笑著說,就算是線路里一個小小的連接件,學問也很大,“原來我們國家使用馬鋼件,現在改用電阻小的鋁合金材料,節能、質量輕、線路承受力減小,延長了使用壽命。”在藝術和工藝創新之外,鄭曉強還打算改進連接件的外觀,把它做成一個藝術品,讓電線線路看著更美觀。他說,基礎電網的建設帶動了電力金具的市場需求,當這個市場飽和之后,只有依靠把產品做強做精,來提高市場占有率。

  人民電器集團董事長鄭元豹說,人民 電器利用新型環保材料制作小型斷路器的觸點,輸送電流小,消耗電能很少。“我們生產的一種中壓領域的智能型斷路器,采用遠程控制系統,保護能力很強。與此同時,我們還有一種新產品———使用壽命長,低噪音、節能水平高、抗短路能力強的高壓變壓器。”鄭元豹說,“這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壓變壓器是我們未來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在林可夫看來,2003年正泰推出的NM8塑殼斷路器,標志著其從仿制到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過渡。近3年來,正泰明確規定:每年至少以銷售額的5%用于技術改造和新產品開發,正泰注入科技創新的經費累計達到10億多元。

  產業升級:提升行業競爭力

  “目前,溫州電器產品已從單一低壓電器延伸到高壓產品,從電器元件延伸到成套電器,形成了為輸、變、配電服務的產業鏈!睖刂荽髮W商學院教授張一力說,由于大多數企業規模偏小,且數量過多,80%以上企業主要集中在低檔市場上競爭,致使生產能力嚴重過剩。與此同時,國外制造商在發展高檔低壓電器的同時,還努力生產經濟型產品,并正向中、低檔市場滲透,中低檔市場將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

“柳市應該完成從量到質的變化!北R友中說。2007年11月16日,德力西集團與施耐德電氣合資成立德力西電氣公司,正式確立合作伙伴關系。柳市的企業家們認為,這次強強聯合會在未來幾年內使低壓電器中低端市場的質量水平有較大的提高,價格水平也將發生變化。但也有人認為,這次合資也將影響中低端市場份額的重新分配,施耐德可以借助德力西的生產本土化優勢與銷售渠道優勢,爭取更大的市場空間,這給柳市的低壓電器企業帶來了更大的壓力。

  合資后的德力西開始大規模整合供應鏈:原先為德力西提供零部件、元器件的配套企業有1000家,很難保證每一家的質量。與施耐德合資后,公司通過考察設備與工藝,把供應商分為四個等級,框定篩選出100家進行培訓,培訓合格的近30家被定為綠色供應商。另外還有一些企業作為備選供應商可供臨時采購用!昂腺Y之后的德力西,將走上質量保證之路!北R友中說。

  與此同時,人民電器開始了工藝流程與管理的改造:進行設備改造,加強自動化程度,以此降低生產成本;在公司實施大中小承包制,總公司在投入設備之后,將業務分包給下屬公司,再由公司承包給車間主任,車間主任再將具體的工作分派到個人,通過這種多勞多得的利益分配模式調動員工積極性。

  而作為柳市低壓電器企業中的龍頭,正泰集團開始呼吁大企業主動負起責任,盡快完成產業的梯度轉移,不要打壓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正泰已經開始主動聯系一部分發展困難的中小企業為其做代工。正泰的一位負責人說:“短期來看,大企業依靠自己的資源優勢打價格戰,肯定能贏得市場,但長遠來看,低壓電器這樣典型的傳統制造企業,艱巨的任務是完成產業升級。”

  “現在是個好時機,應當扶持一部分企業做專做強,引導一部分產品沒什么特點、技術含量低的小企業轉向!毖ξ姆逭f。

  身兼浙江省低壓電器協會會長與柳市低壓電器協會會長兩職的鄭元豹指出,生產與市場對接不夠緊密,是柳市低壓電器產業的一個突出問題。今年,他向柳市鎮政府提出在鎮里建立一個會展中心。“柳市的電器文化節是一個溝通、交流電氣產業信息的載體。每屆都有1500個以上的展位,有近500家企業參加,每屆來往人數都在20萬以上,國際上的著名企業,包括ABB、施耐德、西門子、GE都有參與。但一直以來都沒有一個固定的場所,每年的產品展示都是臨時搭建的棚屋,7屆下來,已耗費了1.5億多元。”

  鄭元豹說,電器文化節已經成了柳市的符號,有中國電器之都之稱的柳市鎮需要一個固定的展示平臺,利用這個平臺展示產品、提升企業形象。這個信息平臺與技術平臺的建立有助于產業迅速地提升。

  當然,除此之外,實現產業升級,柳市低壓電器企業要做的還有很多。《溫州市(樂清)電器產業科技提升行動計劃》提出:

  “對電器制造業實施產業升級,拓寬發展領域。對有條件的企業實行重組轉型,研發和制造能源領域的產品和裝備(如太陽能、風能產業、船用電器制造領域相關的產品和設備等),從而開辟和形成新的產業鏈。

  對于電器制造業的上游配套企業(如注塑、鑄造、鍛造等),通過兼并重組,形成優勢集群,依托龍頭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在引進先進適用技術、工藝和裝備的同時,改善生產環境,提高產品質量,使每個配套企業生產環節都有可靠的質量保證,以適應電器制造業整體同步提升的需求。”

  專家點評: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探路

  ——溫州大學商學院教授張一力

  柳市可以說是溫州經濟的開路先鋒和先行區域。無論是在產業集群、企業及企業家,還是在行業協會(商會)等民間組織和在外溫州商人等溫州經濟的各個特色上,柳市均是溫州的典型代表。

  首先從產業集群角度來看,溫州現有33個國家級的制造基地,大部分已經形成了產業集群,但柳市的低壓電器集群無疑是大的一個集群。截至2007年,溫州電器及相關配套生產企業達4000多家,其中規模企業575家,企業集團69家,年銷售額億元以上企業61家,從業人員達20多萬人,2007年電氣行業生產總值443.2億元,占溫州市工業總產值的21.3%;而這些電器企業大部分集中在柳市。柳市名列溫州30強鎮之首,也當之無愧。柳市也是溫州企業和企業家群體為集中的地方,從老字號的正泰、德力西的梯隊,到人民、華儀、華通機電等的第二梯隊,再到興樂電纜和南部氣動等的第三、四梯隊,柳市誕生了南存輝、胡成中、高天樂、鄭元忠等一大批代企業家,也蘊育了虞文品、胡旭蒼、屠永東等新一代企業家。此外,在向市場經濟轉軌中,溫州的各種民間組織,如行業協會等發揮了重要作用,而柳市的樂清低壓電氣協會也是其中的一個典型。

  柳市就是溫州改革開放30年發展的一個縮影,齊聚了溫州發展的各個歷程和特色,歷經了昔日的“假冒偽劣”的艱難歲月,也見證了作為中國低壓電器之都的輝煌時光。

  溫州經濟在經歷了近30年的高速發展之后,面臨著諸如土地資源不足、人才緊缺、傳統企業發展速度相對落后等問題。從2001年開始,溫州經濟總量的增長速度幾乎一直位于浙江省后的方陣,產業結構幾乎沒有什么改變,主導產品還是電器、皮鞋、服裝、打火機等。而柳市依舊也是以低壓電器為主,企業要想在柳市發展,土地的問題難解決;柳市的電器企業普遍偏小,規模以上企業不到企業數量的20%;龍頭企業的實力和作用,其規模和檔次也難比杭州、寧波等地的企業。正泰、德力西等尚沒有辦法與杭州的萬向、傳化等相提并論;而在人才環境上更是凸顯弱勢,許多柳市的企業紛紛將研發部門設在了上海、杭州等地。

  當然,柳市的發展也充分體現了溫州經濟轉型的趨勢與方向。從產業鏈上看,電氣產業的產業鏈較長,可以發展若干前后向相關產業。既可以從配套和配件入手,也可以從單一電器到成套服務;可以從國內銷售到國際貿易;從低端的低壓電器產品到中高壓產品;從一般的制造業向服務業和金融業發展。事實上,現在柳市的電氣產業已經看到了轉型升級的變化。一是電氣產業內的化,如中壓電器產品和成套產品的產值比重越來越高;二是與電氣相關產品的化,如出現了華儀的風電裝備業和正泰的光伏產業;再則是向船舶制造等新興產業和電子等高新技術產業的轉移;更為可喜的是出現了像東海創投等這樣的資本經營企業。

  經過30年的發展,柳市已經具備較好的基礎,但要更好地發展前行,也依舊需要面對諸如區位優勢落后、總體人才環境較差、創新氛圍不濃、企業家族式管理程度較高等問題。要解決柳市的產業轉型升級的問題,需要跳出柳市、跳出溫州,甚至跳出浙江再來審視。要充分發揮柳市原有的優勢,即充裕的民間資本和遍及全國乃至全球的在外柳市人的優勢,從資金和信息等方面著手。

  從產業上看,是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各種區域產業創新平臺,包括兩個國家級的企業技術中心。首先是發展低壓電器新的產品,其次是開發新的中高壓和成套設備,后是實現新的橫向拓展。向太陽能、風電裝備等新產業發展,終建設成為電力裝備產業群,或電力裝備產業基地。從經營方式上看,要鼓勵和促使一些工業企業向第三產業轉移,將大企業的融資、物流或研發設計部門,獨立出來成為為整個行業服務的機構,以加速行業的轉型升級。當然,除了企業自身努力之外,各級政府部門的導向作用和行業協會的協調作用也非常重要,如明確的、長期一貫的產業政策,以及相應的基礎設施、設備的建設和提供等。

  柳市低壓電器產業成功轉型,將為溫州其他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一個成功的樣板。

上一條 上一條:工業級存儲器供應商化挑戰為機遇
下一條 下一條:代表委員為工業電器行業建言獻策
相關新聞  低壓電器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