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副會長王秦平
記者:十大產業在全國工業中占據怎樣的地位?對于保工業、保發展、保就業、促穩定將起到怎樣的作用?國家制定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的意義何在?
王秦平:工業是推動我國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產業,扭轉經濟增長下滑趨勢、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點在于工業。輕工、紡織、鋼鐵、有色金屬、汽車、石化、船舶、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物流業等十大重要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產值占GDP的1/3以上,在確保國家工業、金融、社會就業和保障民生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十大產業的產值不僅占GDP的1/3以上,工業增加值更是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近80%,每年向國家繳納的稅收占整個財政收入的近40%,吸納的勞動力占整個就業人數的近30%。因此,這些產業能否通過政策的扶持渡過目前的難關,就成了中國經濟能否復蘇的關鍵所在。
調整振興規劃涉及的“十大產業”,總體格局呈現以鋼鐵、汽車、船舶、裝備制造等九大制造業加現代物流業的“9+1”模式,這是一個再造“中國制造”的技術內核和基因組成,使“中國制造”突破自身的技術瓶頸而躍升為“中國制造2.0”的制造業振興規劃。
記者:當前工業經濟運行存在哪些突出問題?有哪些好的解決思路?
王秦平:當前,經濟金融形勢復雜多變,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不僅本身尚未見底,而且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正進一步加深,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在加大,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將更為嚴峻。經濟增長將明顯減速,金融市場動蕩將加速在全球范圍擴散,國際通貨緊縮壓力將繼續加大,國際貿易環境將繼續惡化。
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國際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以及我國工業自身存在的結構不合理、發展方式粗放、產能過剩等問題影響,我國工業增速下行壓力加大,部分行業、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困境,我國經濟運行困難急劇增加。主要表現在:一是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加大。工業增速大幅回落,投資、出口實際增速趨緩,財政收入出現負增長,居民收入增長放慢,有效需求不足矛盾凸顯。二是企業經營困難加劇。市場環境趨緊,虧損行業和企業增加較多。三是保持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四是金融領域潛在風險增大。五是食品安全和安全生產形勢嚴峻。
縱觀國際國內形勢,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任務更加繁重。面對來自國際國內的嚴重困難和嚴峻挑戰,我們要審時度勢、科學決策,要有全球視野、戰略眼光和大局觀念,要深刻認識到以下幾點:
一是要深刻認識到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復雜性和嚴峻性,增強扭轉經濟增速下滑趨勢、促進科學發展的緊迫感。二是要深刻認識到我國發展的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增強戰勝困難的信心和決心。三是要深刻認識到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增強在復雜形勢下做好經濟工作的能力。
根本任務是“保增長、擴內需”:一是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在當前經濟形勢下,保增長是重點也是難點。沒有較快的發展速度,就不可能較好地解決就業問題,就不可能迅速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和改善人民生活質量,就不可能盡快縮小地區、城鄉之間的差距,就不可能實現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二是把擴大內需作為保增長的根本途徑。我們必須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真正把經濟增長的基本立足點放在擴大國內需求上,利用這次國際經濟結構調整的時機,加快形成主要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的格局。
記者:規劃將在哪些方面發揮作用?旨在解決哪些問題?當前的落實重點是什么?行業協會將發揮怎樣的作用?
王秦平: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既著眼于解決當前的實際問題,又著眼于產業的長遠發展。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實施推進企業技術改造的意見和辦法,努力解決制約工業發展的突出問題,遏制和扭轉工業增速下滑的狀況,確保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面對工業行業的嚴峻局面,中國工經聯、各行業協會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化壓力為動力,變挑戰為機遇,積極推動工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轉變工業經濟發展方式,確保工業經濟平穩較快增長。要發揮行業協會的指導協調作用,密切關注國際經濟金融形勢變化及對我國的影響,加強對工業及各主要行業經濟運行的監測、預警和信息指導,及時研究分析工業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及時反映解決企業運作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配合相關政府部門推動工業可持續發展相關政策措施的出臺。同時,開展行業自律,規范行業管理,加強誠信建設,通過制定行規行約,進一步規范行業、企業行為,維護市場秩序。
當前是推進企業優勝劣汰、兼并重組的有利時機。要大力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和重點企業的技術改造。鼓勵鋼鐵、有色金屬、建材、機械、電子等行業內龍頭企業、優勢企業兼并重組,鼓勵優勢企業強強聯合,力爭在2至3年內,形成一批能帶動行業發展的新增長點,壯大一批擁有國際知名品牌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發揮行業協會的紐帶作用,配合政府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支持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提高對中小企業的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