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導輸電無需高壓,可將輸電損耗、電磁污染、占用走廊寬度降至低,真正代表了先進的技術方向。美國紐約長島電力局(LIPA)與美國導公司更聯合建設的上條高溫導(HTS)電纜已于2008年4月22日投入商業運行。這一導輸電系統在滿負荷運轉時能夠滿足30萬戶家庭的用電需求,僅由三根138千伏的電纜組成。相比同樣粗細的銅導線,他們的輸電能力高達150倍。盡管這一工程造價昂貴,但是新型導電纜的造價將降低五分之四,輸電纜溝的寬度僅為一米左右。它的另一個優點是這種電纜能夠防止由電網短路造成的故障電流。導體有一種天生的電流限制能力,一旦電流增強到一定程度,它們就會失去導性而變得像普通導體一樣有電阻,使電流衰減。因此,該技術也得到美國國土安全部的支持。
智能電網的核心技術是數字化電網、分布式能源系統、信息化家電和蓄能式混合動力交通工具,美國在此已經進行了大量技術準備。美國《財富》雜志說,政府和業界研究估計,隨著配電系統進入計算機時代,現代化的數字電網將使美國能耗降低10%,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25%,并節省800億美元新建電廠的費用。《紐約時報》刊文稱,美國能源部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的研究結果表明,僅使用數字工具設定家庭溫度及融入價格信息,能源消耗每年可縮減15%。若推廣使用需求側系統20年,則在建設、維護、運營電廠、變電站和電網方面節省700億美元,這其中40%的費用節省于發電,相當于30個大型燃煤電站無需投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