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語:在4萬億計劃大量投資鐵路、輕軌的刺激下,進入2009年,與之相關的軌道交通、道橋、測繪、電氣、機電、自動化等領域用人需求持續高漲,許多單位比往年更積極主動地到高校來“搶人”。
21世紀經濟報道5月19日訊:
馬上要畢業了,王志忠的日子過得優哉游哉。
每天上午在北京交通大學學生公寓B座睡到十來點,懶洋洋地起床后上上QQ,下午睡午覺到三四點,然后打打球,出外面走走。
“工作老早搞定了,所以沒啥事,等著上班。”5月10日下午,王志忠躺在上鋪睡眼惺忪地說。作為北京交大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通訊專業7班的本科應屆生,沒有像全國的600多萬同學那樣,為找工作、聯系單位而四出奔波。
王志忠所在的班今年有30人畢業,簽約率達。其中有11位同學已經被鐵路部門“預訂”了,另有七八位被中國電信和中移動要走了。
這當中,有位同學早在讀大三的時候就被地方鐵路部門給“要”了。王志忠稍微晚點,也在去年11月份和武漢鐵路局簽了約。
“大三就簽約的,在自動化專業的同學里更多,都是去的鐵路局。”王志忠說,比如和王志忠同一學院的自動化專業的李盼,早在去年6月就和北京鐵路局的動車組簽了約。自動化專業的楊濤也去了廣州鐵路局的動車組。“總之我們基本上沒有為找工作的事出過校門。”
在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創歷史新高,而總體簽約率低迷的2009年,王志忠和他的同學們高達的簽約率,得益于國家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對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強力投資。“我們都說今年‘鐵公雞(鐵路、公路、基礎設施建設相關專業)’吃香。”王志忠笑說。
“今年我們全校畢業的學生有6000多人,大約有40%左右已經找到了與鐵路基建相關的專業工作。”北京交通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孫文博說。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處處不留爺,爺去修鐵路。”這順口溜正在北京交大的校園里得意洋洋地流傳。
“大三就簽約”
王志忠的同宿舍室友楊陽,是同班同學中找工作起步晚的一個。
原以為今年工作難找,他早早地在去年9月就報考了本校研究生,想躲過這場大蕭條再說。
去年底,全國到處上馬核電站。廣東核電集團來學校招聘,對方沒有公布工資待遇,但傳說月薪有上萬。楊陽曾經動過心,“但當時擔心核電站有輻射,想想還是放棄了,專心考研。”
后,研沒考上,簽約機會也錯過了。到2008年底,眼看著同室的王志忠和其他同學都已紛紛名花有主,楊陽急了。“這時才聽同學講,其實核電站那點輻射就和坐飛機差不多。”楊陽深深懊悔錯過了就業班車,落得進退兩難。
在忐忑不安中過了春節,寒假后回校,才發現,自己是虛驚一場。因為直到今年3月份時,校園里還三天兩頭地有各種招聘會。
在4萬億計劃大量投資鐵路、輕軌的刺激下,進入2009年,與之相關的軌道交通、道橋、測繪、電氣、機電、自動化等領域用人需求持續高漲,許多單位比往年更積極主動地到高校來“搶人”。北京交大今年以來已舉辦160多場小型專場招聘會,6場中等以上規模的行業集團聯合招聘會,兩場大型綜合類招聘會。
楊陽進去轉了一下,看到長春軌道公司在招人,不善言辭的他鼓足勇氣上去談了幾句,沒想到一擊即中。
國內各大城市都在熱火朝天地上馬軌道交通項目。據北京市交通委負責人透露,北京6年內將開通18條地鐵線。長春、天津、上海、武漢、廣州、深圳等都在大力興建軌道交通。
“鐵路、地鐵要人的量太大了,進去很容易。”楊陽說,“只要專業對口,成績及格,資料齊全的,把表交給招聘方,即使不說什么話,也一樣簽約。就這么簡單。”
楊陽已經是后知后覺了。事實上,還在他一門心思準備考研的2008年10月份,深圳市地鐵有限公司就到北京交大舉辦過專場招聘會,一次簽下39名畢業生,覆蓋電氣、運輸、通信工程、土木工程、自動化等多個專業。
地鐵還不是典型的鐵路。正宗的鐵路,用人需求更大,更急迫。
自動化專業的李盼2008年6月份讀大三時,就和北京鐵路局動車組簽了約。那一次,鐵道部牽頭組織全國多個鐵路局來學校招人。當時和李盼同一批提前1年簽約的同學就有30多個,都是去動車的維修站。
這次批量簽約,仍然不能滿足各鐵路局的需求。于是到了2008年11月份4萬億計劃出臺后,各地鐵路局又到學校來,從大四學生中擴招了一批人。王志忠就是在這時簽約去的武漢鐵路局客運專線的動車組。
“由于提前在大三簽約,在上大四時,就增設了一些由各個鐵路局制定的專業課程,這樣我們畢業時就更能適應用人單位的要求。”李盼說。
“眼下全國軌道交通的人才需求很大。”中國職教學會軌道交通專業委員會的張副秘書長說,北京鐵路局已經提出3年需要5000人,上海鐵路局2年內也需要3000人。
“去年10月時,我們2100名畢業生的簽約率就已經達到44%,主要是鐵路方面需求大。”石家莊鐵道學院就業指導中心丁建國說,像北京鐵路局一次就招了145人。
據了解,上海鐵路局今年在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一次就招收了400多名軌道交通類的畢業生,但人數還是不夠。
高鐵時代的人力短缺
按照正在實施的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調整規劃,從現在起到2020年,全國將新建約4萬公里鐵路,投資總規模將突破5萬億元。其中2009年和2010年兩年,每年將批準新建鐵路里程1萬公里左右、投資規模1萬億元。
“每年新修1萬公里,這需要舉國之力,包括在人才供給方面。”鐵道部規劃研究院一位專家說。
按照鐵道部發展計劃司司長楊忠民的判斷,僅2009年計劃完成的6000億元鐵路基本建設投資,就可提供600萬個就業崗位。即每修1公里鐵路,需要600名員工,其中各種技術人員約22人。
按照新的路網規劃測算,未來幾年新建鐵路年均需求24000名技能人才,而目前國內高職院校鐵道工程技術及相關專業的年均畢業生數量尚不足10000人。
“目前新上馬的許多鐵路項目,設計時速比過去的鐵路大為提高”,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鐵隧道集團副總工程師王夢恕說,高速鐵路以少占用良田為宗旨,因此隧道所占比例達到70%。蘭州到重慶800公里路程,隧道有600公里;貴陽到廣州600公里路程,400公里是隧道。一般來講,每一個隧道洞口就需要50到60名技術人員。“而目前隧道專業的人才1年也就培養1000多人,全國目前修4000多公里的隧道,這需要多少隧道人才?”
按王夢恕的估算,今年全國需要600萬人建鐵路,其中400多萬民工,100多萬是技術工人。各鐵路局現有的工程技術人員遠遠不夠,至少缺口9000多人。
王夢恕經歷過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前半期的中國鐵路的低谷期。“那時一年才投入500億元修鐵路,鐵路專業學生分配也很一般,而北京交大土木300左右的本科畢業生,大多只能去干些鐵路維修方面的行當。”
而現在,面對旺盛的需求,北大交大的土木專業學生,每年畢業人數仍然只有300人。這主要是受培養人才所需的實驗室設施不足的制約,“僅僅力學實驗就需要學30多種,還要數學好,所以培養難度大,這30年每年新增土木類畢業生很少”。
人才緊缺,專業吃香,待遇也就水漲船高。
再過兩個月,李盼就將在北京南五環附近的鐵路信號廠開始上班,“工資初定在1900元左右”。
“2007年那時各個鐵路局到學校招人,剛畢業出來的學生,月基本工資只有800元左右,大家都不愿意去,”北京交通大學就業指導中心的黃曉慧說,“現在都上調了,起薪都在千元以上。”
而王志忠聽到的說法是,“現在整體月薪漲到1800-3000元了。”
鐵路的就業拉動鏈
盡管鐵路建設高潮帶動了眾多相關專業的人才就業,但對不同的專業的拉動效果是有差異的。
其中,鐵路工程類專業受惠大、快,本科生不足時,連專科生也搶手,比如陜西渭南的一家鐵路工程學校的畢業生,今年全部被各家鐵路建設公司瓜分一空。
北京交大交通運輸學院黨委副書記孫冬梅介紹說,交通運輸學院本科畢業生不含考研的簽約率在50%左右,簽約率相比土木學院、通訊學院的相關專業要低。
其他鐵路學校也類似,越是與施工關系密切的,工作就越好找。比如天津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鐵路機車、電氣化專業類就業率在,到了土路類就只有80%,通訊類只有70%,計算機管理只有40-50%。
“這主要是因為目前新上馬的鐵路項目還處在前期基建施工階段,需要大批前期的測繪、勘測、土木工程等專業人才,等到將來路修好了,進入后期運營管理階段,那時交通學院、機械運營類的專業才會吃香。”孫冬梅解釋說。
在孫冬梅看來,這一輪鐵路高潮,在后期運營階段將需要大量新型的鐵路運管人才。
比如現在大量上馬的高速鐵路,后期高速列車的運行要求軌距,每天需要線路維護人員值守,并在規定時間帶著軌道檢測儀來回檢測,確保軌距、道口扳道以及通信、電力設施萬無一失。以往每公里鐵路三五名的維護人員標準已不適應高速鐵路時代。
今后兩年之內,時速達到200公里以上的動車組將在全國大量開行。為了保證鐵路運輸安全,提高運輸效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在去年宣布設立動車組司機和動車組機械師這兩個新職業。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一份報告顯示,預計到2010年,全國鐵路將開行700組動車組,
動車組司機和動車組機械師的從業人數將達到萬余人。“這又將是一股新的就業帶動力量。”孫冬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