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紡織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也是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今年1-5月,紡織工業實現利潤701億元,同比增長58.7%。多年來,紡織產業實現了快速發展,但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和問題也日漸凸顯。為推進紡織產業升級,工信部發布《關于推進紡織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要求堅持產業轉移和產業升級相結合,與淘汰落后、兼并重組相結合,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升現有紡織產業集群水平,培育特色區域品牌、促進產業升級。
紡織業自動化勢在必行
近年來,由于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國際紡織工廠都朝著現代化方面邁進,實現生產機械化、自動化、連續化,極大程度的提高勞動生產率。它是我國早開放進入國際市場的產業,也是我國在國際市場上成長好、增長快 、發展完善的產業。
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上大的紡織生產大國,紡織品和服裝出口量居。然而,與此不相符的是,我國紡織工業的自動化水平與國際水平還有較大的差距,一些地方工廠還仍在延續著手工式、粗制型的生產。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09年,紡織機械延續了2008年的下滑趨勢,增長緩慢,加上外國產品的競爭以及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紡織機械企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因此,用高新技術改造紡織工業勢在必行。“改造更新傳統舊設備,提高自動化水平是紡織工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淘汰落后產能是技術改造的長效機制”。
紡織新設備的需求變化
隨著我國紡織工業持續快速的發展,現代紡織技術將以電子信息技術為主導,以智能化生產為主要特征。目前,國產紡織機械設備控制系統的開發多側重于實現單臺設備的紡織工藝性能自動化,造成了大量的“信息孤島”存在。
進入21世紀,紡織機械電氣控制系統的自動化程度也越來越高。伴隨國際大環境的改變,“低碳”、“綠色”、“環保”日漸成為人們普遍需求,日益激烈的國內、國際競爭促使企業生產極具競爭力的產品。這給紡織自動化技術帶來了新的挑戰。紡機廠商已從初的PLC、變頻器、伺服等單一自動化產品的應用,深入到對多自動化產品綜合應用、設備網絡數字一體化生產制造的需求。
從大趨勢上看,機械化、自動化、短流程、高速、寬幅、大卷裝、機電一體化、節能、降低噪音、降低粉塵是紡織工業工藝技術流程和技術裝備的發展趨勢。這要求自動化企業對各類設備都注重從化纖、純棉和混紡的通用性、適用性方面進行研制。
伴隨電子技術、工業無線等新技術的應用,新的紡織設備要求成套化、系列化,以適應紡織物品種多變的能力,以及自動化、機械化運輸。因此,新型紡織設備將朝著優質、高速、高產、寬幅、大卷裝、短流程、自動化連低噪音和粉塵的方向發展。因此,具有美觀界面、操作方便、性能優良,故障率低的全自動電腦控制的紡機系統非常符合紡織業發展的需要。
紡織工業控制技術淺析
自動化產品在紡織機械上有著廣泛的應用,但就其控制技術來講,筆者將其歸納為核心大腦控制(計算機)和運動控制兩個方面。
在工控行業中,計算機系統可分為集中式控制系統和分布式控制系統。集中式控制系統是由一臺計算機或一個CPU組成的系統去控制所有的被控對象,從而構成一個集中的控制系統。與之不同的是,分布式系統由多臺計算機或多個CPU組成的系統,再去分別控制不同被控的對象而組成的完整控制系統。
在核心控制方面,迄今為止,眾多紡織機械用到的是計算機集中式控制系統,安置在電控箱內,通過一要電纜與運動的機頭上各個控制器相連,但這使得維修的難度加大,增加了伺服馬達的能耗。在紡織工業由傳統工業向現代工業轉變的過程中,基于現場總線、工業無線、機器視覺的控制技術為紡織工業控制系統向分散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發展提供了機遇。
分布式控制因其避免了集中控制系統的缺陷,通過現場總線或者無線技術連接控制器,減少了電機能耗,應用將更加廣泛。
在運動控制方面,多數紡織設備用PLC就可以滿足生產工藝的控制要求,只有少數設備為了達到較復雜控制要求才采用工控機加PLC構成控制系統,例如漿紗機、新型粗紗機、部分化纖設備,因此目前在紡織行業中工控機的用量仍較少。但是,隨著紡織機械行業的產業升級,專用控制器及工控機,特別是無風扇工控機的應用在紡織機械行業中將逐漸普及起來。
綜上所述,在紡織工業轉型升級過程中,以前沒有用到的一些自動化技術因紡織企業需求的變化將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應用。自動化企業要根據紡織企業的特點,將一些新的自動化技術不斷地嘗試,應用到紡織機械上,助力紡織工業可持續發展。 (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