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副總經理舒印彪介紹,我國特高壓輸電技術已經被IEEE(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學會)推薦,有可能被列入特高壓輸電方面的國際標準,其中系統電壓已經被推薦為IEC(國際電工委員會)的標準電壓。
在特高壓輸電技術逐步獲得國際認可的同時,國家電網又計劃重點推進智能電網建設,公司預計在2010年之前完成智能電網的規劃和試點工作。
可再生能源有望并網發電
根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清潔能源裝機將達到5.7億千瓦,占總裝機容量的35%。由于風力發電不穩定且有間歇性,在新能源并網方面,電網面臨很大挑戰。特高壓輸電和智能電網的建設將很大程度上為可再生能源順利并網發電鋪路。
有關人士介紹說,國家電網在2020年之前,在特高壓輸電方面的投入將過6000億元,遠過兩年前的規劃投資額度。資金來源包括公司的銀行貸款、發行債券、企業折舊等多種渠道。
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在昨天的會議上表示,政府未來將加大對特高壓輸電技術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快特高壓技術發展步伐。事實上,特高壓輸電技術一直是政府支持和鼓勵的對象。日前公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也明確提到了要加快特高壓輸電技術的自主化水平。
今年1月6日,我國自主研發、設計和建設的晉東南-南陽-荊門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正式投運,到目前一直穩定運行。目前,該工程已經通過國家環保、水保、科技、社會(國產化)、檔案等專項驗收。國家電網總經理劉振亞認為,我國已掌握了特高壓的核心技術,并建立了系統的特高壓技術標準體系。
目前依然膠著的煤電矛盾很大程度上由于煤炭運力緊張,而特高壓輸電線路的建設將“改輸煤為輸電”,很大程度上解決煤炭運力瓶頸問題。
設備商將獲國際市場青睞
國外曾經對交流特高壓開展過廣泛的研究和試驗,但至今沒有實現商業運行。在這方面,我國已經處于位置,特高壓輸電技術有望列入國際標準。
舒印彪介紹說,我國晉東南-南陽-荊門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總體實現國產化率為90%以上,除了少部分零部件,基本的設備都是來自國內設備商。在特高壓輸電技術逐步被國際認可的同時,上下游的設備商也將因此迎來國際市場的更多青睞。
據消息人士透露,國家電網比較穩定的設備供應商——特變電工今年有望迎來印度一項工程金額高達20億元的設備訂單。分析人士預計,隨著我國特高壓技術逐步擁有全球話語權,國內的開關、變壓器等設備龍頭企業的技術水平也沖上國際前列,未來將有更多的國內設備商品牌和技術贏得國際認可。
舒印彪表示,隨著我國智能電網的建設,未來也將帶動系統內外的多個行業快速發展,例如智能變電站配套的智能電表等設備,由于智能電網即利用IT技術使傳統電網智能化,因此電網建設也有望帶動智能家電、通信、IT等行業的發展。
至于國際市場將給國內設備商帶來多大的訂單蛋糕,舒印彪表示,這直接取決于其他國家對特高壓輸電線路和智能電網的建設力度。他表示,目前,印度等國家已經著手特高壓輸電線路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