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國(北京)國際汽車制造及生產設備博覽會”(以下簡稱汽車制博會)定于2009年11月11日—13日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辦,為國際汽車制造與設備生產企業吹響了集結號!
2009年的春風已經拂過大江南北,氣溫在日漸上升。然而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還在延續,國際經濟氣候還是“乍暖還寒時候”。主辦方為何不諱危機、逆勢而上?因何大手筆、大陣容?信心來自哪里,氣魄源于何處?
市場風向標 前景看好
中國汽車制造業的春天是否能夠提前來到?專業人士普遍看好,在結合國情、政策,對中國汽車制造與消費環境作出客觀判斷的基礎上,形成了中國汽車市場2009年風向標——在美國金融危機下:中國汽車市場依然會繼續有所增長,可以繼續有所風光,在2009年中國汽車制造業與消費市場依然可以燦爛地微笑!
中國汽車業高速發展 趨勢不可逆轉
中國汽車的生產量和保有量保持著高速的增長。中國將成為大汽車消費國和第三大汽車生產國。但是中國汽車制造和裝備技術非常薄弱,發展提高的空間還很大,在國家“十一五規劃”和”863計劃”當中,國家提出建議,要在近幾年內向汽車制造和裝備制造“雙強國”這一目標邁進,所以先進的技術和裝備是諸多競爭要素的關鍵。中國國際汽車制造與生產設備博覽會正是在這樣的政策背景與市場需求下應運而生。
盡管金融危機的影響何時見底,還是個未知數,但中國汽車業高速發展的趨勢不可逆轉。
“汽車制博會”正是在正確的風向標指引下,致力于為汽車工業保出口、促內需創造合作、交流和發展的空間。
國家扶持 政策利好
“汽車產業振興規劃” 力促行業發展
多項旨在扶持國內汽車業的利好措施即將出臺。政策內容包括:一要培育汽車消費市場;二要推進汽車產業重組;三要支持企業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今后三年中央安排100億元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企業技術創新、技術改造和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發展。四要實施新能源汽車戰略。推動電動汽車及其關鍵零部件產業化。五要支持汽車生產企業發展自主品牌,加快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設,發展現代汽車服務業,完善汽車消費信貸。
振興汽車產業規劃的宗旨是擴大汽車消費,拉動內需。長期來看,則是鼓勵小排量汽車的發展,鼓勵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鼓勵汽車產業兼并重組,優化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促進我國汽車工業健康發展。既有助于在短時間內拉動汽車消費,又有利于汽車產業和汽車社會的結構調整,可謂一箭雙雕。
汽車作為中國產業鏈長的產業,對GDP貢獻巨大。國家制定的計劃是,汽車行業到2011年要達到12%-15%的增長。但是,我國汽車產業若想保持長久健康發展,技術創新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遭遇金融危機和能源緊張的大環境影響,所以先進的技術和裝備是企業競爭的關鍵。
“汽車制博會”正是在大好的政策背景下為汽車制造商、零部件生產商提供一個先進技術和制造裝備的溝通、合作、采購、和交易的平臺。
天時地利 政通人和
天時地利 并非逆勢而上
這次金融風暴是否促成汽車工業格局的變化,美、歐、日三足鼎立的汽車制造業生態是否會被顛覆,盡管還沒有明確答案。但無疑給中國提供了一個積極發展新技術、加快企業轉型及追趕發達國家汽車工業的時間和契機。同時,中國已經成為穩定經濟的重要因素,中國汽車市場也被看作全球好的市場之一。藉此應運而生的國際汽車制造業博覽會將把握契機,集結中國汽車制造企業及時抓住危機中的“倒逼機遇”,化危為機。看似逆勢而上,實則順應天時、合乎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