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视频深夜福利网站|午夜性春猛交|日日射日日干|av免费提供|另类网站

廣州菱控|歐姆龍(OMRON)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市場透視 >> 正文
新聞搜索
新新聞
本月熱門TOP10
智能電網升至國家戰略層面 管理體制定價機制面臨巨變
http://www.zouyunfu.com
文章來源:東方早報 更新時間:2009-6-17
分享到:
智能電網升至國家戰略層面 管理體制定價機制面臨巨變

    編者語:在奧巴馬欲以能源革命將美國重推全球經濟頂端之際, 智能電網 概念也在中國風生水起。定義之爭、標準之辯、什么路徑、如何選擇等問題,一時難以厘清。

  6月10日2009中國分布式能源國際研討會,6月3日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智能電網研討會,5月21日2009特高壓輸電技術國際會議,近日有關智能電網的會議密集舉行。

  早報記者近日獲悉,我國目前正在規劃2030年電網路線圖,智能電網將在未來唱主角。

  概念之爭

  智能電網,即Smart Grid,原意為智能網格或智能網。

  5月21日,國家電網公司在“2009特高壓輸電技術國際會議”上提出了名為“堅強智能電網”的發展規劃。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明確表示,政府未來將加大對特高壓輸電技術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快特高壓技術發展步伐,從實際出發積極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智能電網發展道路。

  “我們要在2020年建成堅強的智能電網。”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也在當天的會議上公開宣布。國家電網公司已確立有關發展目標,即加快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具有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互動化特征的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

  這是智能電網概念在中國引爆的近半年來,決策層在此問題上公開作出表態。

  國家電網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胡學浩近日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對智能電網做出的定義是:“以物理電網為基礎,在中國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電網為基礎,將現代化先進的傳感測量技術、通訊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和控制技術與物理電網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電網。智能電網具有堅強、自愈、兼容、經濟、集成、優化等特征。”

  事實上,在此前有關智能電網的討論中,有的專家則傾向于采用“互動電網”這一概念。

  中科院首席能源專家武建東就認為,“互動電網已經不是狹義‘智能電網’的概念,狹義的電網信息化升級概念,是對傳統電網部分或特定系統的提升和改造。目前流行的智能電網的概念無法界定下一代全球電網的基本模式,也難以概括中國電網現代化的核心體系。”因此,他提出,“從我國電網的實際情況出發,我們把互動電網稱為互動電力網絡,簡稱為互動電網(Interactive Smart Grid),智能電網的含義已涵蓋其中。”

  胡學浩也提出,“智能電網是未來電網發展的一種趨勢,但我認為它可能涵蓋不了未來電網新技術發展的全部。因此,若采用‘下一代電網新技術’的提法,也許能更充分地包括未來電網發展的全部新技術。”

  “家庭用電的電價會根據一天中不同時段來自動定價,比如傍晚用電高峰期,電價自動上揚,白天用電低谷時電價自動下調;不必為停電而擔心,因為智能電網的自愈功能可以在短的時間內實現自動恢復;用戶在電能富裕時,還可把電賣出去……”

  這是智能電網應用在生活中形象的描述。

  “有插座的地方就有能源,有插座的地方就有信息互動。消費者既可以是電力客戶,也可能成為風能、太陽能、氫電池、生物沼氣燈小型電力供應商。如同手機話費計量一般,攜帶芯片的充電裝置將在公共插座上實現買電或售電的交易行為,攜帶芯片的家電和其他電力用戶設施將實現遙控管理。”武建東說。

  無論采用何種表述方式,發展“智能電網”正朝國家戰略層面上升。

  特高壓之辯

  剛剛公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加快特高壓輸電技術的自主化水平。國家電網公司研究室主任葛正翔10日表示,“中國的智能電網首先是一個堅強的電網,其中,具有長距離、大容量、低損耗功效的特高壓電網技術,將成為核心環節。”

  我國一直鼓勵并支持特高壓技術。采用特高壓輸電一方面可以減少在輸電過程中的損失,還能降低導線成本,也有利于消納用電負荷。

  由我國自行設計的首條特高壓輸電工程——晉東南-南陽-荊門工程,已安全運行過百日,這意味著,我國智能電網的關鍵技術獲得成功。

  到“十二五”初期,國家電網將建成“兩縱兩橫”特高壓骨干電網。國家在特高壓輸電方面的投入將6000億元,遠兩年前規劃的額度。

  與中國大力發展特高壓輸電的方向相悖,為分散風險,歐洲一些國家已經開始建設分布式電網,美國、俄羅斯甚至放棄發展特高壓電網。

  武建東認為,互動電網應該越特高壓,成為中國電力發展的首要目標并確定與此相關的戰略投資計劃。“我國電網發展目標應從電網輸送方式的變革調整為電網的效率革命,即互動電網變革。”武建東說,“這將意味著我國電網的發展戰略需要大規模調整。”

  胡學浩則表示,“基于我國能源遠離負荷中心的實際情況,當前電網的開發重點在輸電網。”也就是說,采用特高壓輸電技術是當務之急,特高壓是迫不得已的過渡。

  葛正翔認為,中國在特高壓領域的成功實踐,為建設堅強智能電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不確定的未來

  在5月的特高壓會議上,國家電網公司公布了智能電網的三步走:2009-2010年為規劃試點階段;2011-2015年為建設階段;2016-2020年為引領提升階段,建成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技術和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那么,等待智能電網的是一帆風順的坦途嗎?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研究員齊智平表示,發展智能電網,現有的管理體制、價格機制、定價方式都要發生改變,電力網、通信網等利益集團要進行融合,中國發展智能電網面臨很多挑戰:智能電網是涉及電力系統整體的變革,需要各行業機構協同以及資金、政策支持。

  胡學浩告訴早報記者,我國信息化水平已初步達到建設智能電網要求;自動化控制領域的技術研究走在前列;數字化變電站研究成果已應用于工程實際;雙向信息交互與互動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這些都是我國智能電網建設的基本條件。

  但他并沒有看輕我國發展智能電網的難度,“我國智能電網技術的實施是一個長期過程,要根據實際需要和可能逐步進行,期間會有變化,有些技術要試點后推廣,切忌盲目投入。”

  有消息稱,智能電網規劃有望7月出臺,胡學浩對此進行了否認。胡學浩甚至認為,2020年實現智能電網的目標,也有一定難度。

  “產品標準就將是一個關鍵而有爭議的問題”,胡學浩說,“智能電網涉及許多電氣產品和技術、供應商的利益,不同產品供應商會采用不同的技術、標準,選用某種產品有時往往會決定技術的發展方向和走勢。”

  武建東預計,如果2009年就啟動國家互動電網的改造,每年有可能拉動國民經濟增長一個百分點左右。如由各地電力、通訊和軍隊通訊兵聯合施工,3到5年內我國主要城鎮可初步實現電網的互動化運行并占領全球能源變革的制高點。

  

上一條 上一條:電氣節能淘金行業振興
下一條 下一條:滬上再掀嵌入潮——2009中國國際嵌入式大會側記
相關新聞  智能電網   傳感器   通訊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