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6月25日,我們邀請了煤炭裝備行業資深專家與廣大機構進行交流。主要內容如下:
會議要點:
Q1:煤炭裝備行業的發展前景如何?
A:只要有煤炭產量存在,就必須使用機械化,這一特點決定了煤炭裝備行業存在基本需求。2003年以來,中國煤炭裝備行業呈井噴狀,發展速度非常快。2004-2008年,中煤裝備增長300%,其他裝備企業少增長。2008年,中國煤炭產量約27億噸,煤炭產量還可增長3-4億噸,達到30億噸左右水平。
根據經驗,預計煤炭裝備行業在2010年-2011年增速會達到增長高峰。
Q2:煤炭裝備市場容量?細分裝備占比?
A:煤炭裝備(主要指三機一架)市場容量2008年估計約570億元,09年估計約600億元。上述數據可能存在誤差,因為有重復統計存在,均股合資企業都計GDP。預計2013年煤炭裝備規模可以達到800億元。
在煤炭裝備,按銷售額計算,液壓支架占比65%,刮板機占比20-30%,掘進機和采煤機占15%左右。
Q3:當前煤炭裝備行業的競爭格局如何?
A:目前,煤炭裝備行業主要包括六大集團:中煤裝備、天地科技(20.76,0.53,2.62%)、美國國際煤機、鄭州煤機、三一重裝和山西成套等六大企業。三一重裝的優勢在于資金實力雄厚,投入非常大。
Q4:主要煤炭裝備企業的競爭優勢
A:鄭州煤機2008年收入大約37億元,凈利潤大約6億元,預計2009年收入達60億,發展速度非常快。
2000年底快要破產,后因行業景氣度又活過來,目前改制非常成功,個人曾持有48%股份,又被回購過來。而中煤裝備46億,但凈利潤3個億。
Q5:目前,煤炭裝備需求如何?
A:訂單飽滿,根本做不完,中煤裝備按期向煤礦交貨的裝備僅占10%左右。
Q6:中煤裝備的銷售情況?供中煤集團的占比?
答:中煤裝備2006-2008的銷售收入分別為27億元、35億元和46億元,目前供應中煤集團自有煤礦使用的裝備占比在10-15%左右。
Q7:不同性質煤炭裝備企業的經營特點?
A:基于政府對央企的考核指標,央企的資金周轉率1.8次以上,期末庫存和應收款也要達到相應的標準,故央企肯定不會加大庫存。相比之下,作為民營煤炭裝備業的代表-三一重裝2008年有庫存,隨時可供貨,銷售手段靈活。此外,三一重裝憑借資金實力,往往有大量樣機大規模參展,而央企則僅有1臺。
Q8:煤機產品質量情況?
A:傳統制造型企業比如佳木斯煤機廠的掘進機質量還是不錯的,原因在于老牌企業仍然擁有技術優勢。三一重裝在質量上略遜一籌,技術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弄出來的,但其外觀特別好。相反,傳統企業不太重視包裝。天地科技是技術型企業,設計力量強,制造能力差,組裝能力強。
Q9:煤炭裝備出口情況?
A:中煤裝備已經形成配套能力,向國外出出口裝備量是大的,主要市場集中在印度、俄羅斯、越南、和孟加拉等國家,但整體規模不大。
Q10:煤炭裝備生命周期?
答:一般而言,掘進機生命周期為3-5年,刮板機過煤能力大約1500萬噸,液壓支架和采煤機的生命周期均為5-8年,其滾筒大約3個月一換。整體而言,煤炭裝備大約每年大修1次,大修費用相當于整機造價的30-40%,小修相當于整機造價的10-20%。
Q11:國產煤炭裝備與國外的差異?
A:中國煤炭裝備在采高上是。中國煤炭裝備單機指標尚可,但可靠性差。進口裝備主要是采煤機,一般而言,比國內同類產品價格高出30%。
Q12:不同裝備的盈利能力如何?
A:簡單來看,采煤機和掘進機按重量售價在10-15萬元./噸,利潤率較高;液壓支架售價1.3萬元/噸,凈利潤率約6%。就設備而言,采煤機因其技術含量高,故其盈利能力高。
Q13:典型的煤炭采煤工作面設備配置情況?
A:500萬噸產能礦井采購綜采設備約1.6億元,其中,支架1億元多,刮板機0.3億元,轉載機0.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