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整個裝備行業國產化的支持力度。特別是在能源建設領域,確立了一批自主化示范工程和依托工程,通過打捆招標、集中市場資源等形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支持重點企業加強技術改造,結合重點工程建設,組織了重大裝備技術攻關。這些政策措施極大地促進了能源裝備自主化進程,在市場需求的強力拉動下,電力裝備制造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態勢,行業技術水平有了明顯提升,部分領域已經跨入先進行列。但隨著電力裝備制造行業規模的不斷擴張,行業內一些隱性問題也隨之顯現。
A 問題
三大行業隱憂待解
龍頭企業作用有待加強
在傳統電力裝備行業,目前以上海電氣、東方電氣和哈電集團為核心的龍頭企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明顯。例如,在大型發電設備和高壓變壓器領域,整合度相對較高,已由幾家大企業主導。但是在低端變壓器、風電設備和其他可再生發電設備領域,目前整合度較低。例如我國風電裝置及其設備制造規模小,布局分散,還沒有形成主導企業,難以滿足快速增長的風電行業發展的需要。
產業集中度有待提高
我國電力裝備制造業已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體系!八、火、氣、核、風”五大發電設備制造共同發展,主機、輔機、輸變電設備同步跨越。近年來,在電力需求的強力拉動下,我國電力裝備制造業進入了高速增長期,不僅在規模上而且在技術上都有了顯著提高,整個行業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但相對于國際優勢企業而言仍存在較大差距,我國電力裝備制造業總體來說集中度還很低,目前國內電力設備行業還未出現可以與西門子、ABB等國際巨頭比肩的企業,國內企業在技術和產品的深度及廣度方面與國際巨頭還有較大差距。加快兼并重組,做大做強自身,實屬必要。
新興子行業呈散亂局面
作為接近商業化的新能源——風電產業在我國發展較早也相對成熟,在新能源發展浪潮來襲之時,各路資本紛紛進入,無序的擴張將我國分散而幼小的風電設備制造業推向競爭殘酷的買方市場。
我國風電乎尋常發展的背后,過熱擴張的勢頭也令業界擔憂。國家出臺了好的政策,但很多企業卻不顧及對資源的有效利用,為了搶建資源豐富的風電廠,盲目上馬新項目,建設小功率的風電機組。短短幾年內,國內風電設備制造企業也從2004年的6家急劇擴張到2008年的70多家。到目前為止,只有約20家有成熟產品下線,其他企業還在建設和產品試驗階段。
在風電設備制造業還沒取得較大的經濟效益的同時,產能過剩已經露出了苗頭。我國風電產業發展速度很快,但是當前存在缺乏核心技術與產品質量較低的問題。未來要大規模發展必須依靠技術進步和創新來降低成本;另外,風能發電并網事宜也需要盡快推進,否則國內市場將無法啟動。
B 未來
打破現有格局走國際化兼并重組之路
電力裝備制造業就其本身的技術和產品特點,屬經濟效益較好的產業。在國際上,大型電力設備制造企業多是多元化經營的巨型跨國公司(特別是近年的國際收購與重組)。規模的巨大和產品的多樣化,為技術發展和抵抗風險提供了足夠的支撐。我國電力裝備制造企業由于資金分散,致使產品較為單一,大部分企業裝備落后,工藝水平低,經營規模小,結果必然是抵抗風險能力弱。國內企業的資本、生產能力及銷售收入等,與國外差距很大。這正是我國電力裝備制造業,特別是中小電力裝備制造企業受市場波動影響大的主要因素;即使一些大的企業,在工程項目聯合投標、合作分包中,也常常受到外商的擠壓,經營業績受到極大影響,甚至造成企業的虧損。
因此,在現階段國內市場國際化的激烈競爭中,我國要贏得市場并取得電力裝備制造業的發展,一定要打破現有的格局,改變國內電力裝備制造業自身聯合或兼并的局面,深化改革,走國際化兼并重組之路。兼并重組的主攻方向是提高我國電力裝備的自主開發和設計制造能力,不斷增強電力裝備國內外市場競爭力。要加強科研和生產、技術與經濟的緊密結合,加速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增強技術儲備,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產業化,使電力裝備技術水平達到或接近國際同期先進水平。要掌握大型核電、臨界火電機組、重型燃氣輪機以及大型成套交直流輸變電設備等重大技術裝備及工程系統設計、制造技術,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力裝備。要從電力裝備中的關鍵設備(部件)入手,解決關鍵部件的設計、制造及材料方面的關鍵技術,提高其質量和可靠性,研制一批新型高技術、、高可靠性的設備。在新技術應用和新能源發電技術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建立起電力裝備制造業基礎技術、應用技術、系統成套研究體系和研究平臺。
C 趨勢
結構調整方向初定發展路徑顯現
面對國民經濟及電力工業快速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進一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實現跨越式發展,努力趕國際先進水平,切實保障國家的能源安全和經濟安全,是擺在我國電力裝備制造業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