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排科技行動
大型公共建筑經常被作為一個城市現代化的象征,但是由于結構和用途的特殊性,大型公共建筑往往也是耗能的大戶,目前,建筑耗能已與工業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為我國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戶”。據了解,現在我國每年新建房屋20億平方米中,99%以上是高能耗建筑;而既有的約430億平方米建筑中,只有4%采取了能源效率措施,單位建筑面積采暖能耗為發達國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而根據測算,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20年中國建筑能耗將是現在的3倍以上。因而,這類建筑的節能潛力亟待挖掘。
清華大學建筑節能研究中心開發成功的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利用監測與分析技術,在大型公共建筑分項能耗獲取技術、能耗數據傳輸技術、能耗數據庫與軟件、能耗數據挖掘與分析技術等四個領域形成關鍵技術,對北京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指標進行信息采集、監測、評價和發布,建立確定用電定額的計算模型,通過在線的能耗統計數據庫及用電量統計分析,提出建筑節能改造重點,在實際工程案例中能準確找到大型公共建筑中的能耗浪費和節能潛力,評判管理或技術措施的實際節能效果,對于節能監管具有重要意義。該技術目前已在十多座大型公建中得到應用,實現了對分項電耗數據穩定持續的獲取、傳輸、存儲和分析,處于國際水平。
專家觀點:該技術適用于大型商場、賓館、寫字樓、政府辦公大樓、醫院、學校。利用該系統進行節能診斷,制定節能改造方案,加強和改善節能管理,將使新增大型公建能耗平均降低50%,既有大型公建能耗降低30%。
若在北京市推廣實施,可以節約電能10億度,節約標煤33萬噸,減少CO2排放86萬噸,減少SO2排放2800噸,減少NOX排放240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