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語:中國鐵路正在迎來發展的黃金時代。建立的鐵路系統需要一套獨特的產品、技術和服務,需要開發適合中國需求的解決方案。那么,誰是鐵路信息化的受益者?在巨大投資的刺激下,鐵路建設呈現出繁榮景象,帶動了國內外IT廠商的積極性,IBM、英特爾、西門子、研祥等都希望從中分得一塊“蛋糕”。
“鐵路是中國經濟的主動脈,如果沒有鐵路支撐,中國經濟騰飛會比較困難。英特爾公司要與中國經濟共成長,如果與主動脈的發展脫離,我們的業務很難找準方向。”日前,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楊敘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所說的一番話道出了國內外IT廠商在鐵路行業奮力淘金的真正動力所在。
鐵路信息化大潮來臨
去年11月,國務院出臺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用于未來兩年在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福利方面的支出,其中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成為投放重點。從鐵道部發布的消息看,國家在鐵路建設方面的投入可謂是大手筆。鐵道部表示,2004-2010年,國務院已批復鐵路建設投資總規模達到4萬億元,今年計劃完成6000億元投資。
與此相關的一些消息陸續發布,北京、廣州、武漢、長沙等多個城市的軌道交通項目已獲得批準,總投資過6000億元,接近3個三峽工程。交通運輸部正在醞釀一個未來3-5年的投資計劃,涉及總金額達5萬億元。另外,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也有各自的投資計劃,據消息人士透露,投資總額近18萬億元,其中交通基礎設施是投資重點。
在這龐大的建設項目和數字背后,有一條漫長的產業鏈,由此引發的對機械、冶金、建筑、橡膠、合成材料、電力、信息、計算機、精密儀器等產業的需求將達到l萬億元。業內專家表示,這還只是保守估算。
“信息化是現代化的標志,沒有信息化就沒有鐵路的現代化。”鐵道部總工程師何華武表示,鐵路建設大潮來臨,在這條上萬億元的產業鏈上,國內外IT廠商無疑將大大獲益。
2009年是深入推進大規模鐵路建設,完成鐵路“十一五”規劃目標的關鍵一年,伴隨新線建設的大規模進行,相關信息系統建設也將鋪開。根據計世資訊的調查,2008年在國際金融危機以及國內經濟增長減速的情況下,中國鐵路部門增加基建投資、擴大建設規模、加快建設進度,成為拉動內需的主力軍。鐵路建設大潮帶動了鐵路信息化的投入需求,同時隨著鐵路運輸效能、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鐵路的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更快的發展要求。
在2008年鐵路行業IT投資結構中,硬件投資占55.8%,軟件投資占25.4%,服務投資占18.8%。計世資訊預計,在鐵路大規模建設的背景下以及鐵路不斷提升運輸和管理效率的要求下,2009年國內鐵路IT總投入將繼續加速增長。
廠商爭食鐵路“蛋糕”
清華大學信息技術研究院院長李軍認為,中國鐵路正在迎來發展的黃金時代。建立的鐵路系統需要一套獨特的產品、技術和服務,需要開發適合中國需求的解決方案。那么,誰是鐵路信息化的受益者?在巨大投資的刺激下,鐵路建設呈現出繁榮景象,帶動了國內外IT廠商的積極性,IBM、英特爾、西門子、研祥等都希望從中分得一塊“蛋糕”。
“鐵路的未來在中國”。日前,IBM宣布其全球鐵路創新中心投入運營,該中心匯聚了全球知名的行業領袖、學者和大學的資源,旨在共同推動新一代智慧鐵路系統發展。IBM大中華區首席執行總裁錢大群表示,鐵路建設正在進入一個大時代,中國非常有希望成為全球的領跑者。IBM“智慧的鐵路”是IBM“智慧的地球”愿景在中國落地的重要部分,IBM全球鐵路創新中心雖然選址在北京,但其背靠的是整個IBM公司的專家力量,包括鐵路行業咨詢師、軟件專家、數學專家和其他業務伙伴。除顧問團外,IBM全球鐵路創新中心還將充分利用整個IBM公司的軟件、硬件資產,包括研究院、軟件開發中心、系統中心和全球服務執行中心的綜合能力。
楊敘向記者介紹,英特爾公司多年來累積的行業的技術優勢是其與中國鐵路部門合作的底氣。英特爾發明的基于高K介質的45納米制程技術讓摩爾定律進一步延續,為信息產業發展提供新的平臺。在綠色IT領域,英特爾不僅通過提供性能更高、能耗更低的處理器為鐵路信息化提供節能利器,而且還與合作伙伴一起為推動走向綠色環保而努力。2006年,英特爾與蘭州鐵路局信息中心進行技術合作,英特爾的主動管理技術得到實際應用。繼為蘭州鐵路局部署并測試基于英特爾主動管理技術的遠程管理系統后,英特爾又為上海鐵路局安裝了200臺應用英特爾主動管理技術的臺式計算機。2008年,英特爾運用博銳處理器技術幫助濟南鐵路局提高鐵路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基礎設施投資增長拉動了內需,給設備廠商帶來巨大收益。”研祥集團董事長陳志列表示,鐵路大規模建設需要與之相匹配的設備,研祥集團的產品在鐵路建設方面有重要應用價值,其鐵路信號微機監測系統在鐵路安全運營中發揮核心控制作用,保證客貨安全運輸。城市軌道交通設備也是研祥集團的強項,北京計劃未來5年內每年新增一條地鐵線路,其中地鐵閘機、自動售檢票機、車載系統等采用了研祥集團的特種計算機產品。陳志列透露,盡管國際金融危機去年已開始波及中國實體經濟,但研祥集團仍保持了150%的高速增長,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基礎設施建設的拉動。
高速鐵路異常火熱
2008年8月1日,北京奧運會前夕,我國條運營時速達350公里的高速鐵路——全長120公里的京津城際鐵路正式開通運營。這條采用動車組及專用列車運行控制系統的鐵路被國際上定義為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鐵路列車高運營速度已過大型客機的起飛速度,這是我國條真正意義上的高速鐵路。
實際上,《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勾勒的中國高速鐵路發展藍圖遠出一條京津城際鐵路帶來的興奮。2008年10月底,鑒于國內經濟形勢的變化以及鐵路長期存在運力不足的瓶頸,《中長期鐵路網規劃》這個國務院2004年批準的行業規劃作出調整,將2020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規劃目標由10萬公里調整為12萬公里以上,電化率由50%調整為60%以上。這兩大調整意味著高速鐵路的建設高潮即將到來。2008年一大批鐵路重點工程相繼開工,全年新開工項目80余個。大規模的鐵路建設以及高速鐵路、客運專線等大量項目上馬,帶動了信息化的大幅度投入。根據計世資訊的調查,2008年鐵路行業的IT投入延續了兩三年來快速增長的局面,與2007年相比繼續保持加速度增長。
隨著高速鐵路建設漸入佳境,一場鐵路信息化大潮已迎面而來。“鐵路信息化是鐵路運輸全員、、、全過程的信息化,而高速鐵路的信息化對信息系統的實時性、安全性、準確性要求更高。”中國交通運輸協會信息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高乃明表示,中國建設客運專線網必將引領潮流,其中有大量信息技術問題需要解決,中國也將成為該領域的領頭羊。中國應該成為高速鐵路的技術中心,引領高速鐵路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