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語:目前機械工業發展的態勢應該說是向著智能化、柔性化、綠色化和全球化發展。中國的機械工業也是向著這樣的趨勢不斷發展的。進入90年代,隨著信息裝備技術、工業自動化技術、數控加工技術、機器人技術、先進的發電和輸配電技術、電力電子技術、新型材料技術和新型生物、環保裝備技術等當代高新技術成果的應用,使機械產品不斷高技術化,其高新技術含量已成為市場競爭取勝的關鍵。
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項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而國有企業更是在國家繁榮、民族昌盛的歷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日前,新華網和國務院國資委信息中心聯合推出《輝煌60年·國企巡禮》系列訪談。23日日下午,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任洪斌與網友“面對面”,就中國機械工業集團發展等話題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
談機械工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目前機械工業發展的態勢應該說是向著智能化、柔性化、綠色化和全球化發展。中國的機械工業也是向著這樣的趨勢不斷發展的。首先是地位基礎化,發達國家特別重視裝備制造業的發展,不僅在其本國的工業當中所占的比例大,同時信息化工業化程度高的國家也是高度重視機械工業的發展。我們國家也極為重視,今年年初也出臺了裝備制造業的振興規劃。
產品高技術化。先進的裝備制造業是高新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相關產業技術升級和發展的重要依托。進入90年代,隨著信息裝備技術、工業自動化技術、數控加工技術、機器人技術、先進的發電和輸配電技術、電力電子技術、新型材料技術和新型生物、環保裝備技術等當代高新技術成果的應用,使機械產品不斷高技術化,其高新技術含量已成為市場競爭取勝的關鍵。
服務個性化。為適應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和個性化的用戶要求,先進的制造企業不斷吸收各種高新技術和現代管理技術等信息,并將其綜合應用于產品設計、生產、管理、銷售、使用、服務乃至回收的全過程,以實現優質、、低耗、清潔、靈敏及柔性化生產。
經營規模化。一方面規模化生產使得壟斷性跨國公司的技術創新和市場主導作用日益增強,例如在汽車產業領域,目前年產過400萬輛的企業集團已有6家,產量占汽車產量的80%以上;在電力設備領域,前三大公司控制了全球大型電力設備市場的70%。另一方面各大跨國公司在不斷聯合重組,擴張競爭實力的同時,紛紛收縮戰線,剝離非主營業務,以精干主業,提高系統成套能力和個性化、多樣化市場適應能力。作為規模化生產的前提和條件,生產高水平零部件和配套產品的"中場產業"快速發展,社會化生產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產業的國際化步伐不斷加快。應該說機械工業發展趨勢就是我國機械工業的前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