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語:在新中國60周年華誕之際,西門子特別舉辦了“西門子與中國六十周年”的媒體圓桌會議,華夏時報受邀參加了本次見面會。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郝睿強博士表達了對建國60年的衷心祝福。
1872年,西門子為中國帶來臺指針式電報機。100多年過去了,西門子一直活躍在中國市場,并在工業、能源和醫療業務領域處于地位。新中國成立后,西門子經歷了中國的改革開放,見證了中國的繁榮富強。時至今日,中國已成為西門子第二大海外市場,也是西門子全球業務的基石之一;同時,西門子也成為中國經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據悉,西門子在中國擁有90多家公司,61個辦事處,過43000名員工。在2008財年中,西門子在中國的銷售收入高達570億元人民幣。西門子以其先進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促進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影響著13億人的生活;同時,在中國經濟變革中,西門子抓住機遇,實現了自身的發展壯大,獲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
六十年里程碑
在新中國60周年華誕之際,西門子特別舉辦了“西門子與中國六十周年”的媒體圓桌會議,華夏時報受邀參加了本次見面會。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郝睿強博士表達了對建國60年的衷心祝福,并回顧了中國社會、商業環境的變遷以及西門子在中國的發展歷程。
“六十年是一個很好的回顧過去并展望未來的時刻,我們堅信將看到一個充滿活力、更加繁榮的中國。” 郝睿強博士表示,中國和都共同面臨幾個大挑戰,如環境變化、人口問題以及城市化問題。作為一個跨國企業,西門子將同中國緊密站在一起,憑借其綠色節能環保的解決方案幫助中國更好地迎接和面對這些挑戰。
四個發展階段
據郝睿強介紹,西門子在中國的發展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
個階段是漫長的植根時期,從1872年西門子開始進入中國一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在這段時間中,西門子在中國參與建設了一系列項目,包括為北京提供的輛有軌電車。
第二個階段是艱難的初步發展時期,從1949年到1978年,在這段時間里,西門子保持著與中國的業務往來,雖然這段時間對于外資企業來說是非常艱難的時期,但西門子還是在中國做了一系列的項目,比如醫療領域的一些項目。
第三個階段是從1978年到2004年,在這個階段,西門子積極參與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在中國建立了多家合資公司,奠定了堅實的發展基礎。在上海的磁懸浮項目是此期間的主要貢獻之一。同時,西門子在中國建立了自己的培訓中心,專門提供管理和技術方面的培訓。
后一個階段是從2005年至今,西門子稱之為“2010加速度計劃”的階段,郝睿強親歷了這個階段。期間西門子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上擴展了市場份額,同時也參與了眾多建設的項目。過去四年間,西門子在銷售額以及訂單額方面取得了顯著的增長,實現了約兩倍于中國GDP的增長。2008 年,西門子積極參與了奧運會的建設,在整個過程中西門子獲得的訂單額達到了11億歐元。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西門子將不僅為中國館提供的節能解決方案,而且還是世博會的合作伙伴,通過西門子創新技術幫助世博充分展示環境保護及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的主題。
進一步本土化
跨國公司對中國工業的發展和振興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這個發展過程中,跨國公司把中國的生產要素資源和市場緊密地結合起來,同時跨國公司在其中也通過這樣的配置,優化了自己在全球產業布局當中的一些新的定位,更加提高和提升了它的效率和效益。西門子在中國的企業及中國的市場相互結合,推動了中國工業的發展,實現了互利雙贏的合作。
中國工業正在融入全球經濟體系,中國已成為“工廠”,同時西門子中國員工中99%都是中國人,所以從這個層面上來說,西門子也是一個中國公司。西門子早已經融入到中國發展的大環境中。對于西門子而言,中國不僅是市場銷售,更是采購、本地化和研發中心的綜合體。如今已擁有過4.3萬名本土員工服務于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有相當數目的員工在從事研發方面的工作。郝睿強認為,人才是公司的靈魂,人才的作用至關重要,公司需要對當地的人才進行不斷的整合、開發和培訓。在人才戰略的背后,西門子公司正以更快的速度將技術、業務、人才甚至社會責任向中國本土轉化,從而更好地融入到中國市場。
郝睿強表示,西門子把中國當作自己的家一樣,中國政府也為外資企業提供了良好的商業環境。同時,西門子在中國也做了非常多的本土化工作,比如積極投身于研發領域,這些工作不僅幫助西門子在中國做生意,更能幫助其在中國創造生意。未來西門子將進一步擴大其在華研發力度,為中國市場設計和開發滿足當地市場需求的產品及解決方案,同時進一步利用中國的資源優勢推動中國的技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