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自動化引起了一個現象:操作的工人容易使操作工產生麻痹和懈怠,并忽視潛移默化的重大異常征兆。一旦出現明顯異常的情況的時候,通常已經過了處理問題的佳時間。由于這樣的異常情況很少見,和平時正常情況的反差太大,心理素質不特別好的操作工常常不能正確處理,像平常一樣繼續依賴自動化系統替他解圍,無法正確判定這已經出自動化系統的能力范圍,從而造成故障升級,甚至演變成災難性的事故。
韓亞航空航班在舊金山降落墜毀事故已經引起廣泛的社會擔憂。空難事故正通過黑匣子、控制塔音頻和其他信息以確定失事原因。從初步的數據來看,并未發現飛機有技術缺陷,初步判斷發動機也沒有異常。事故原因目前指向了駕駛員存在駕駛經驗欠缺的可能,駕駛員過分依賴自動化飛行控制系統,導致降落意外事故發生時,未能作出迅速妥善反應處理。
自動化已經成為航空安全的福祉,它可以提供手動操作無法匹及的穩定度。而越來越高度自動化的飛行系統,使得航空飛行員幾乎就不能完成飛行任務,他們掌控桿舵的技術正在逐漸退化,近年來飛行員和官員卻對“自動化成癮”使飛行員自身飛行技能下降表示擔憂,甚至有時候他們都不知道如何恢復拋錨和其它問題。近年來,大部分空難都是由于飛機飛行過程中拋錨或異常時飛行員無法恢復而引起。
高度自動化引起了一個現象:操作的工人容易使操作工產生麻痹和懈怠,并忽視潛移默化的重大異常征兆。一旦出現明顯異常的情況的時候,通常已經過了處理問題的佳時間。由于這樣的異常情況很少見,和平時正常情況的反差太大,心理素質不特別好的操作工常常不能正確處理,像平常一樣繼續依賴自動化系統替他解圍,無法正確判定這已經出自動化系統的能力范圍,從而造成故障升級,甚至演變成災難性的事故。
相反,自動化程度不高的話,操作工時時刻刻需要對過程“把脈”,容易察覺異常現象的蛛絲馬跡,反而不容易出現故障升級現象。對自動化系統過度依賴、不能正確判別和處理自動化系統失控的狀態,引申至工業生產,這已經成為工業界普通感到頭疼的問題。工業上通常使用系統(也稱模擬器)訓練操作工的異常情況處理,但訓練的成功與否取決于是否能正確預測典型異常情況,出訓練課程的異常情況依然要靠操作工隨機應變,但高度自動化系統非常容易鈍化人的隨機應變能力。
還有一個問題是高度自動化后工作負荷高度集中。在手動操作時代,很多操作工分兵把守,各自為陣。自動化之后,很多機械的、重復的工作被自動化系統取代了,操作工在更高的層次自動化系統。在體力上,這更加輕松;但信息量實際上大大增加,需要關注的事情多得多。
自動化是一個工具,而這個工具需要靠人來使用的。無論是駕駛還是生產,人才是其中的核心,自動化只是一個輔助的工具。在實際操作中,我們更應該要發揮自身的能動價值,而不是終被自動化受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