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视频深夜福利网站|午夜性春猛交|日日射日日干|av免费提供|另类网站

廣州菱控|歐姆龍(OMRON)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資訊 >> 正文
新聞搜索
新新聞
本月熱門TOP10
工業電器民企分享航天蛋糕
http://www.zouyunfu.com
文章來源:搜狐網 更新時間:2008-10-23
分享到:
工業電器民企分享航天蛋糕

    戴上了“民營企業參與航天事業發展”的高帽子,還不能消除眼下“吃不飽”的擔憂.

  在“為神七飛船制造底盤的農民企業家”的光環下,45歲的叢建國還不能消除眼下“吃不飽”的擔憂。

    遠在千里之外的廣東順德,李慧珍則有著另一個困擾,就是自2007年成為“中國航天事業合作伙伴”之后,如何讓她所在的萬和集團,從航天工程的發展中,獲得更多的收益。

  而坐落在溫州樂清的飛策集團,也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能使他們專為航天工程開發的產品,能更多地轉為民用產品。

    神七飛船的發射成功,使參與航天工程的中國民營企業正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光環之下,中國航天工業的發展將如何為民營企業開辟一個新的發展空間,依然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滄州名人叢建國

  在今年9月之前,在滄州南皮這個只有30多萬人口的“北方五金機電之鄉”,叢建國還只不過是大大小小幾百家五金企業老板中并不太出名的一個。

  1988年,叢建國在南皮縣叢莊村開辦了自己的五金作坊,主要為更大型的五金企業生產配件。2002年,叢建國在南皮縣城開辦了偉輝電子有限公司,正式擺脫了手工作坊式的生產模式。正是這一年,叢建國的企業成為了一家軍工企業的配件生產商。

  2003年,叢建國長期供貨的軍工企業給叢建國下了一份大功率底盤的訂單,按照軍事保密的規定,叢建國對這些產品的用途、去向都一無所知。一直到神五發射成功很多天后,叢建國接到那家軍工企業的道喜電話,才知道他所生產的大功率底盤被安裝在了神五飛船上。

  從那以后,叢建國開始獲得了與更多軍工企業的業務關系。

  叢建國告訴《望東方周刊》,在他所處的軍工產業系統中,像他一樣的民營企業為數不少。
  據叢建國介紹,航天工程系統中的一種主要采購模式,就是由軍工企業接下生產的大訂單,再將其中一些零部件需求,分派給有合作關系的民營企業生產,“當然,我們這些公司能接到的訂單,都是很外圍的產品了”。

  但鑒于身份只是“打工”而非“合作伙伴”,叢建國和這些企業一般并不能從中獲得多少直接的經濟收益,“大的機遇無非是借此在軍工產業系統中,獲得更多的業務關系”,因為單純從生意的角度來說,為神七制造配件并不是一筆大生意。

  “量很小,但成本卻太高”,叢建國告訴《望東方周刊》,在他為軍工企業配套生產的所有產品中,航天用產品的要求高,“每次接到訂單之后,軍工企業會派專人來監督,包括原料的來源都必須是定點采購,而我們生產所用的模具,也都要經過特別的檢查,這就需要我們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偏偏這些采購的量卻不大,所以,我們實際上賺不到什么錢”。

  飛策防爆的“通用”理想

  與叢建國無心插柳不同,飛策防爆電器有限公司是在2001年,通過競標成了航天系統供貨商,這家公司7年來的任務,就是為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廠區提供所有的防爆燈具和電器。

  這家位于國家級風景區雁蕩山的民營企業,在浙江樂清建有一個35000平方米的飛策工業園區。2001年,國家西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進行了一次防爆電器產品供應商的招標。當時,僅僅在飛策公司所在的工業園區內,生產同類產品的就有幾十家企業。

  競爭格外激烈,“等到中標的時候,一算賬,其實我們已經不賺錢了,多只能做到不虧錢,”飛策防爆電器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胡秋毫告訴 《望東方周刊》。

  初兩年,飛策很快就因為與航天系統的合作而在名氣上壓過了其他企業。由于航天系統訂購的產品,其質量標準要遠高于國家標準,要能應對大溫差、特殊的氣候條件以及干燥的環境等,飛策改進了原材料要求標準,改良了模具和工藝,再把這些應用在其他 產品方面,也提升了整個產品線的水平。

  但在完成了數十次的“特別產品開發后”,飛策也遇到了困擾。

  2008年1月,飛策公司接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新的訂單,要求在3個月時間內,開發一種專門用于夜間衛星測試、安裝所使用的特別照明產 品,以配合衛星發射時間的提前。

  胡秋毫說,飛策公司為此專門成立了一個開發小組,“花了整整2個月”, 但真正的問題是,“單以這批訂單來說,利潤遠遠不能抵消成本,而從整個產品線來說,開發出的產品卻完全沒有市場空間”。而這種情況,在飛策與航天系統合作的幾年中,早已不是個例。

  在與航空系統的合作上,飛策公司其實已經到了一個瓶頸期。

  一方面,在防爆產品這個專業領域,飛策和航天系統合作的事,“圈內人該知道的早就知道了,圈外人,知道了也沒有用,何況出于軍事保密的考慮,我們也只是在公司宣傳冊上提一提這件事,連印在產品包裝紙上都怕惹麻煩”;另一方面,大量新產品開發之后,難以轉入民用領域,也讓飛策覺得為難。



  胡秋毫告訴本刊記者,“中國的航天科技轉化為民用技術還處于‘初級階段’,很多民營生產企業現在還只滿足于接訂單出名、賺錢,但我們打算更進一步。”

  “初級階段”已是共識。一份流傳甚廣的數據稱,根據美國的經驗,航天工程的投入產出帶動率高可達1:14,也就是說,每向航天系統投入1美元,就可以在民用領域帶動14美元。

  而按照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韓立巖的推算,按照我國航天系統每年投入上百億,產生5~6倍的衍生價值計算,神五、神六所產生的衍生價值應在1200億元人民幣左右。

  當然,民營企業群體還只是在產業鏈的外圍打轉,“他們興起的機會,在于借鑒經驗,進行管理、流程等軟環境的提升,產品質量的提高,以及項目開發后新技術的應用”,韓立巖表示。
  政府的支持,有可能幫助民營企業更快地實現這些目標。


  2008年9月,浙江省經貿委發布了《浙江省促進軍民結合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方式包括支持民企與軍工集團展開項目合作、技術對接、參與軍工項目的投資及參股或收購軍工企業等。

  “我們感興趣的就是技術對接和參與軍工項目的投資,我們正在等政府更進一步的計劃出臺,”飛策公司辦公室主任胡秋毫告訴《望東方周刊》。

  發生在火箭點火和熱水器間的技術轉化

  就技術應用和管理模式的吸納而言,廣東順德的萬和集團似乎走得更靠前些。

  這家以生產熱水器起家的企業,于2007年7月以贊助的方式成為“中國航天事業合作伙伴”。

  萬和與航天系統的合作模式,可以簡單描述為:經由中國航天基金會的協調,出資贊助航天系統研究工程中的一些具體項目,在獲得冠名權之外,再獲得與這些項目研究組進行技術交流的機會,另外,萬和還與中國航天基金會簽訂了為期3年的合作計劃,從2007年開始,每年由萬和提出命題,請航天系統內的技術專家,對萬和的質量控制體系、控制流程進行考察和改進。

  在2007年航天系統的專家“上課”后,萬和就把自己在10多年中逐步摸索出的生產體系控制流程,換成了中國航天系統中質量控制采用的那一套。

  另一個讓萬和激動的成果是,在與航天系統技術交流的過程中,萬和從火箭點火系統中,找到了自己能用的技術。

  也有不盡如人意之處,那就是萬和此項技術研發還只是航天技術中非常外圍的技術,“是贊助項目研發之后交流來的,都是差不多可以直接對外公開的技術了,所以性也不是太強”,萬和集團品牌管理部總經理李慧珍說,在1年多來的合作中,萬和其實看中了航天系統中很多項技術,“包括點火、燃燒、節能環保等方面,但如果真的以技術轉讓形式,那所需要的費用,就對不是我們一家民營企業可以提供的了。”

上一條 上一條:發那科機器人視覺系統:輕松降低成本,創造自動化時代
下一條 下一條:金融危機影響明顯 電機企業醞釀過冬
相關新聞  電器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