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智能建筑發展迅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兩條。一是日本大企業對智能建筑熱情很高。據報道,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也是為了改善自身形象,日本許多大公司,特別是像NEC、松下、三井、東芝等這樣的大型電子公司紛紛建自己的智能辦公大樓。由于是自用大樓,所以目的明確,建筑內的設備自動化和通訊網絡建設更具針對性,從而在大樓建設過程中就形成了智能建筑的“3A”體系(“BA,OA,CA”)也即樓宇自動化、辦公室自動化和通訊自動化,建筑行業流行的“3A”就是這樣來的,日本早的一批智能大樓也就是這樣建起來的。
其次是日本政府大力支持和積極推動。為加速智能建筑業的發展,日本政府制定了從智能設備、智能家庭到智能建筑、智能城市的發展計劃,建設省還成立了“國家智能建筑專業委員會”和“日本智能建筑研究會”(JIBI)。日本建設省在推進智能建筑概念時,抓住用于住宅的總線技術為契機,提出了家庭總線系統概念,在1988年9月制定了HBS標準。1988年初提出對住宅區內所有住宅的信息管理采用級家庭總線技術。1990年左右,日本在幕張建立了一個高水平示范性的智能住宅區,1996年日本推出多媒體住宅樣板計劃,將多媒體技術引入智能住宅。日本科技人員在東京的麻布地區修建的一座設計新穎的現代化房屋可說具有代表性。該建筑是為了解決大自然如何協調的問題。建筑物內有一個半露天式庭院,室內的感應裝置能夠隨時測量出天氣的溫度、濕度和風力等,并將各種數據及時輸送到地下的計算機系統。計算機系統以此為依據控制著門窗和空調器的開關,使房間保持住戶感到舒適的狀態。精彩的是,在計算機指揮下,房屋內的各種儀器配合默契、工作協調。如遇刮風下雨門窗會自動關閉,控制室內溫度的空調器隨之開始運轉。如果住戶看電視時有電話來,電子控制系統會自動把電視音量調小。
“建筑是凝固的音樂”,使建筑具有生命似乎已不再是什么夢想。目前日本新建的建筑中80%以上將智能化,其中許多大城市建設了“智能化街區”、“智能化群樓”或“智能化城市”,橫濱將建成“21世紀國際化信息城”。
日本的智能建筑系統包括四個部分:
適應接收和發送信息,達到管理,確保在大廈工作的人感到舒適和方便;
物業管理以期實現小花費的佳管理。在不同的生意模式中都能得到快的經濟回報。有媒體報道說,日本的智能建筑是開發、設計、施工規;c集團化;
以人為本,注重功能,兼顧未來發展與環境保護;
大量采用新材料、新技術,充分利用信息、網絡、控制與人工智能技術,住宅技術現代化。
由于智能建筑發展迅速和具有自己的特色,日本被認為是在智能建筑領域進行的綜合研究并提出有關理論和進行實踐的具代表性的國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