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大國亟須“強身”
中國目前已成為工業大國,號稱“全球制造基地”。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工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建立了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成為全球制造業大國。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有關數據,2007年,全國工業實現增加值107367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3.5%;原煤、鋼、水泥、化肥、微型計算機、彩電等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以及固定電話、移動電話和互聯網用戶數均居;輕工、紡織、機械、家電、成品油、乙烯、部分有色金屬產量位居前列。航空、航天、船舶等國防科技工業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工業化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工業生產技術整體水平不高,生產效率和產品附加值較低,眾多傳統產業急需利用包括信息技術在內的高新技術進行改造提升,大量落后產能亟待淘汰。
當前,我國工業大而不強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受制于人。2007年,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只占工業產值的8%,發達國家為40%左右;研發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44%,發達國家平均為2.5%,美國為3.2%。其二,資源和環境約束日益突出,工業發展方式迫切需要轉型。2007年,我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至1.16噸標煤,但仍是發達國家的3倍~4倍;國內生產總值占的比重不到7%,但消耗的煤炭、鋼鐵和水泥卻占的30%、26%和50%;化學耗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量位居前列。
兩化融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為我國工業由大到強提供了歷史機遇。
從歷史上看,發達國家是先工業化后信息化,走的是一條從輕紡業、加工制造業、重化工業到服務業的傳統發展道路。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周宏仁認為,我國是工業大國,但不是工業強國,工業化進程還未完成。現實情況決定我們不可能完全照搬發達國家先實現工業化、待工業化完成后再過渡到信息化的模式,那樣只會使我國與發達國家的距離越拉越大。同時,我國的能源、資源、人口、生態環境等條件,不允許我們照走傳統的工業化道路。我們只能根據國情,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通過信息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在社會各個領域廣泛應用信息技術,以信息化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加快工業化進程,走跨越式發展道路。
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
傳統工業化意義上的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與信息化意義上的數字化、智能化和網絡化,不是相互排斥、“有你無他”,而是相互滲透、相互融合。資深信息化專家姜奇平告訴記者,數字化、智能化和網絡化是建立在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的基礎之上的,而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需要通過數字化、智能化和網絡化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沒有數字化、智能化和網絡化,就不可能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和振興裝備制造業;沒有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促進工業由大變強也不可能實現。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朱森第強調,兩化融合的突破口,是利用信息技術的倍增效應,來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
加快應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是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著力點。我國傳統產業的發展始終伴隨著生產方式粗放、增長質量不高的問題,加快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的融合,在生產和服務的各個環節提高自動化、智能化和現代化管理水平,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是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關鍵環節。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規劃研究所安筱鵬認為,信息技術的滲透與融合,將在提升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產業技術水平中發揮核心作用。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雖然以信息化推動工業化將增加30%的投資,但可提高產品檔次和質量,改善生產環境,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從而增加85%的經濟效益。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工程師楊海成談及航天信息化建設時強調,航天科技工業數字化能力體系的構筑是以統一的集成框架為基礎,將信息化技術要素與業務流程進行充分融合,形成支撐航天產品研制的數字化生產線——— 集成能力平臺,支撐產品設計、分析、加工制造、試驗測試等業務,提升航天科技的整體素質與核心能力。
信息產業夯實融合基礎
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是兩化融合的堅強后盾,因此,必須大力發展信息產業,為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奠定基礎。信息產業是基礎性、先導性和戰略性產業,也是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戰略基礎,因為信息化的實現手段是信息技術和信息產品,而信息產業是研發信息技術和生產信息產品的母體。
發展信息產業,首要任務是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在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國杰看來,兩化融合的重點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發展工業軟件,二是發展嵌入式電子產品及信息化、網絡化的裝備制造業,三是發展網絡服務。
發展信息產業,要著力提高信息產業自主創新能力,特別是企業的創新能力。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張亞勤認為,對于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要讓企業的首席執行官理解信息化。企業是創新主體也是市場主體,政府提供支持,創造良好環境,需要企業落到實處。
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對發展信息產業、促進兩化融合提出了建議。他說,首先,要加強企業信息化應用的立法,使企業在信息化領域有法可依,尤其需要加大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內軟件公司的保護力度;其次,要促進信息安全建設,完善相關信息安全社會配套系統,以保障電子郵件及網上交易的安全性,促進企業電子商務的切實推進;再次,要解決國內不同電信運營商互聯互通的問題,促進對企業信息化跨區域的推進工作;后,要通過多樣化途徑培養大量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復合型人才,加強信息技術培訓并形成制度,多種途徑強化繼續教育,不斷提高各行業領導干部、管理人員與職工的信息文化素質與水平。(樊哲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