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語:生產線還有一個重要的創新點就是在線檢測直接將不合格產品控制在廠內,省去了將產品生產出來后再檢測的復雜程序。
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秘書長孟憲淦介紹,這是皇明太陽能集團繼2007年9月建成全球首條真空管自動生產線后,進而實現熱水器的整體自動化生產,這樣,以皇明領軍的中國太陽能光熱行業在上率先將工業體系完備、成熟起來。
太陽能熱水器自動化生產線實現了熱水器的整體自動化生產,并開創性地實現了全自動激光切割、全自動焊接、全自動臥式發泡等,一改目前的人工或單機操作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配備有自動化立體倉儲配送中心。生產線還有一個重要的創新點就是在線檢測直接將不合格產品控制在廠內,省去了將產品生產出來后再檢測的復雜程序。
該生產線一期已在建設中,預計于2010年初建成,投產后可實現年產150萬臺。據了解,由于太陽能產業發展時間短,全太陽能熱水器的生產加工水平還很低,從整個行業來看基本屬于勞動密集型,生產作業系統、倉儲物流系統配置不合理,生產沒有實現自動化。
中國太陽能挑戰“挑戰”汽車工業體系
太陽能熱水器自動化生產線建成后,首個太陽能樣板工廠也隨之建成,這預示著制約中國太陽能發展的根本途徑被突破,生產線大規模地“”、“移植”將不再是問題,太陽能的巨大產能將被釋放,由此帶來的經濟效益及環境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在中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外無引進、內務參照,該生產線完全是皇明科研人員依靠科技創新設計而成。”皇明太陽能集團董事長黃鳴說,皇明自身擁有體系龐大的研發系統:與悉尼大學合辦的國際技術交流中心,中科院——皇明聯合實驗室、山東大學聯合研究所等。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中國太陽能工業體系從無到有,并且像汽車生產線那樣實現大規模‘’、‘移植’,‘中國制造’又創造了奇跡。” 國際太陽能學會(ISES)主席莫妮卡 奧麗芬特表示,該項目將促使首個太陽能樣板工廠產生,必將加快太能能工業化進程,并進一步推動全球低碳經濟的推廣,從而促進節能減排失業的發展。
據專家測算,每平方米太陽能熱水器每年可代替150公斤標準煤,相當于417度電。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硫排放4.85公斤,減少二氧化氮排放2.2公斤,減少煙塵排放3.75公斤,節能減排效益非擦汗那個明顯。數據顯示,皇明太陽能集團年推廣熱水器200萬多平方米,相當于整個歐盟總和、比北美的兩倍還多。
太能能自動化生產線建成后,中國太陽谷將在上率先擁有太能能熱利用(光熱)領域完整、成熟的工業體系。據了解,太陽谷的工業體系自主知識產權率達95%以上,目前匯集了全球太陽能熱利用技術。掌控著干涉鍍膜、高溫熱發電、溫屏節能玻璃等太陽能熱利用、建筑節能的核心技術。在這里每年有500多項新技術轉化為生產力,其中大部分是全球活獨有的新技術、新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