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關鍵在于“不折騰”。“不折騰””,是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通俗、家常化的一個表達。就拿電網規劃來說,如果一個縣級公司沒有一個管理標準,各吹各的號,各有各的調,豈不讓基建部門施工亂了套?今年建設一個35千伏的輸電線路,用不了兩年,地方經濟發展了,用電需求更高了,客戶申請增容時,就不得不來個“升壓改造”,不僅造成人力物力的極大浪費,而且影響了客戶用電。
江蘇公司高瞻遠矚,把標準化工作管理網絡深入到各部門、各單位。新標準著重梳理了“與當前電網發展和企業自身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不相適應的標準及制度,不同專業的標準和制度之間不一致或不協調的內容及條款,電網標準化建設、技術改造、新技術推廣、信息化、物資管理等環節急需制定的標準,近年來科技創新、管理創新方面的成果。”所以,江蘇公司正式發布實施的15大類226項標準化管理體系,覆蓋了電網規劃、設計、基建、生產、營銷、財務、人力資源、行政、黨群等各個領域。這不得不說是個創舉。
一套管理標準出臺了,是不是帶有“懈怠”等先天性弊端?是不是符合科學發展的要求?能不能在實際工作中有效運用?這一連串的問號就牽扯到它的可操作性問題了。江蘇公司在出臺管理標準之前,從上到下,從下到上;從左到右,從右到左,廣泛征求各部門各單位的意見和建議,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理論體系,可以說是“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標準化管理標準。而且,他們的15大類226項管理標準,“每項標準都明確了責任主體、涉及部門及其職責、權限等,避免了職能交叉,且80%以上的標準配有流程圖。”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江蘇公司出臺的管理標準,并非頭腦發熱,憑空想象,關門造車,而是“按照國家電網公司精益化管理要求,進一步規范了投資、采購等重要工作的流程”。還有一點不得不提到的管理標準的亮點,那就是“從技改流程圖上可以清晰看到,一項工程必須經過由生技部提出方案、發展策劃部批準、基建部實施、生技部驗收的閉環流程,各部門相互銜接,工作效率和效益得到了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