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播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宣傳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增進公眾對科學的理解。5月16日,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舉辦了第五屆“自動化之光”公眾開放日活動。
多年來,自動化所堅持科技創新服務于民的理念,自2005年起,連續五年舉辦主題為“自動化之光”的公眾科學日活動,吸引了各界群眾和大中小學生前來參觀,在社會中引起了廣泛的影響和贊譽,并成為中科院科技活動周的一項品牌活動。
今年的“自動化之光”的公眾科學日活動包括17項科普展覽和3場科普報告。自動化所向大家展示了進入知識創新工程以來的各項新的科研成果。既有生物識別、智能交通、仿生機器魚、視覺等一系列服務于國家經濟發展的大型項目,也有仿生服務機器人、沉浸式游戲、口語自動翻譯、漢王繪畫板、電紙書等貼近群眾實際生活的高新技術產品。這些成果涵蓋了眾多科技前沿領域,為參觀者奉上了科技盛宴。
四場科普報告以“三維重建在生活中的應用”、“走近數字時代”、“CG動畫”、“指紋識別技術”為題,研究人員介紹了新的自動化技術與信息技術的科研動態,揭示了科技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報告深入淺出,精彩紛呈,博得了聽眾的陣陣掌聲。
本次開放日活動吸引了社會各界人士和不同年齡段的在校學生。據不完全統計,活動當天參觀者逾千人,參加人數為歷年之。他們有來自于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人大附中、八一中學等學校的學生,也有來自中央國家機關系統的青年干部和兄弟單位的科技工作者,還有來自周邊社區的群眾。這一系列的活動讓公眾走進科學的殿堂,讓科學精神走進千家萬戶。和往年一樣,開放日活動還特意邀請了行知打工子弟學校的百余名學生,讓這些弱勢群體的孩子們感受到科技的神奇力量。
與前幾屆活動相比,今年“自動化之光”公眾科學日在內容和形式上更加豐富多彩。既注重參觀群體的廣泛性,滿足不同群體的知識需求,還注重科技的專業性,將科普宣傳與科學教育相結合。在參觀活動中,既包括寓教于樂、深入淺出的成果展示,滿足中小學生的要求;還包括了深度專題報告,滿足大學生和專業人士的要求。在弘揚科技精神的同時,將公眾科學日向廣度和深度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