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語:在全大多數國家,不一定每個家庭都有互聯網,但每戶人家都和電網相通。目前全球大約有15億臺電表,近20萬公里的電纜線路,作為整個社會經濟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近百年來,電網和其輸送的電力能源給整個持續帶來了光明、動力和希望。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社會經濟對電力的需求也呈現急速增長的態勢。如果一味擴展電網規模而不解決傳統電網中存在的電力流失大,用電難以動態調控等問題,電網系統將難以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
智能電網呼之欲出
要提高用電效率、解決電網目前存在的問題,“智能電網”的概念浮出水面。4月24日,中國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訪美,與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相晤,并在華盛頓發表演講稱:"中國國家電網公司正在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電網為基礎,以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互動化為特征的自主創新、國際的堅強智能電網。"
5月21日國家電網公司公布了“智能電網計劃”,從此,電能這個與工業化和信息化相伴的重要能源資源,在中國開始走向“智能化”的道路。
智能電網可以被比喻為電力系統的“神經系統”,電力公司可以通過使用傳感器、計量表、數字控件和分析工具,自動電網、優化電網性能、防止斷電、更快地恢復供電,消費者對電力使用的管理也可細化到每個聯網的裝置。
智能電網的實現主要是通過終端傳感器將用戶之間、用戶和電網公司之間形成即時連接的網絡互動,從而實現數據讀取的實時(real-time)、高速(high-speed)、雙向(two-way)的效果,整體性地提高電網的綜合效率。
電力和IT結緣
智能電網的本質就是能源替代和兼容利用,它需要在創建開放的系統和建立共享的信息模式的基礎上,整合系統中的數據,優化電網的運行和管理。要實現整個電網中無所不在的“智能”特色,電力和IT 產業的協作是必然。
在國家電網智能電網計劃中,大約有60-80%的投資將用于實現遠程控制、交互智能等非傳統項目。電網對IT支撐的需求之強烈前所未有。
為此,國家電網公司與英特爾公司建立聯合實驗室,整合計算與嵌入式技術,采用英特爾架構服務器進行電網建模和模擬,實現網絡隔離與發電站自動化。
在推進智能電網目標的進程中,英特爾扮演著十分積極的角色。伴隨著的時鐘“滴嗒”,英特爾著名的“Tick-Tock”開發模式也在今年走入了架構創新的Tock年(“Tick-Tock”開發模式是指英特爾將在每個奇數年推出新處理器制程,每個偶數年推出新處理器架構)。就在3月底,英特爾將如約推出廣受業界矚目的Nehalem架構至強處理器產品,英特爾全新Nehalem架構的優勢和基于英特爾在45納米高-k金屬柵硅技術領域的地位,能夠保證電力IT系統更快響應、更易于使用和更安全?梢哉f,以新的英特爾至強處理器為代表的一系列創新產品讓電力信息平臺走入了更快、更、更節能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