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视频深夜福利网站|午夜性春猛交|日日射日日干|av免费提供|另类网站

廣州菱控|歐姆龍(OMRON)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市場透視 >> 正文
新聞搜索
新新聞
本月熱門TOP10
裝備制造業集群化發展存在五大瓶頸亟待
http://www.zouyunfu.com
文章來源:新華社 更新時間:2009-8-4
分享到:
裝備制造業集群化發展存在五大瓶頸亟待
    裝備制造業是遼寧省的傳統優勢產業,近幾年來該省裝備制造業實現了快速發展并成為全省工業產業。目前遼寧省上下對通過實施產業集群戰略打造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已形成共識,但在實施產業集群戰略上仍然存在五大瓶頸,亟待在老工業基地振興規劃中加以有效。
 
    近,遼寧省經濟委員會對全省裝備制造業集群化發展進行了專題調研,隨后發現了以下五個方面的瓶頸: 

    首先,缺乏合理的分工協作。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由于傳統的體制因素,使遼寧省一些龍頭企業仍以系統內配套為主,配套零部件的外包業務進展較慢,市場上許多質優價廉的零部件很難進入這些企業的配套體系。二是一些創新型產品省內配套跟進能力較弱,迫使一些企業到省外、國外配套,有些企業不得不自己搞研發、建配套企業,形成了新的大而全、小而全。遼寧省輸變電行業、數控機床行業等關鍵零部件、核心功能部件基本上要依賴進口,遼寧省船舶行業的本地配套率只有25%,關鍵船載機電設備也要從國外進口。三是在產業集群內部缺乏產業鏈銜接,企業間在生產流程、節能減排等方面缺乏整體設計,企業間缺少行業的組織和協調,產業集群的整體優勢得不到發揮。 

    其次,產業趨同問題較為突出。目前各級政府都把建設工業園區、發展產業集群作為發展本地經濟的重要手段,紛紛采取走出去,請進來,抓項目,跑投資等一系列措施,吸引了一批企業和項目在集群內落地,出現了集群熱、園區熱,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從區域協調發展的角度看,由于各地區各自為政,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產業雷同,投資分散,低水平競爭,爭奪資源,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受到挑戰,增加了地區之間的協調難度。如臨海、臨河、臨江的地區,都把船舶修造業作為產業發展的重點。隨著風電產業的迅速發展,各地又一哄而上搞風電設備及配套產業。導致企業規模做不大、水平上不去,終導致低水平惡性競爭。甚至在對外招商過程中競相降低門檻,導致彼此競爭,企業間的關聯與協作難以開展,區域整體優勢無法形成。
 
    第三,產業集群發展層次不高。遼寧大部分所謂的產業集群僅僅是裝備制造企業的“扎堆”,以全省裝備制造業的雄厚基礎,完全可以培育出以龍頭裝備制造企業為核心、帶動眾多配套企業共同發展的有自主創新能力的較高層次的產業集群,或者符合遼寧實際的其它形式的產業集群。但從實際情況看,遼寧省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總體仍處于產業鏈的中低端,產品檔次和質量不高,多數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主要依賴國內外低檔市場,集群的行業地位還不高。產業集群缺乏龍頭企業,“低、散、小、亂”現象比較普遍,集群中的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普遍較低,企業間缺乏產業鏈銜接。專業服務機構、配套服務網絡仍需培育和完善。產業集群發展與創新能力不足,產業集群大多數企業缺乏創新能力,市場開拓能力較弱。 

    第四,對產業集群存在認識誤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產業集群的發展模式、發揮作用的機制理解不深,有些地區只是把當地企業進行簡單歸類就稱之為集群,或把眾多企業聚集到一起稱之為集群,企業間的上下游關聯不緊密,缺少龍頭企業帶動,缺乏產業鏈的設計和安排,不能有意識地按照現代意義的產業集群模式來運作;二是重視大企業大項目,忽視了小而專、小而精、小而有的中小企業的發展。三是重視增量,忽視存量。現在不少地區提出要建設產業集群、產業基地等很好的發展思路,但把重點放在了提高增量上,一味地依靠外力發展遼寧省的產業集群,往往忽視了本地企業在發展產業集群的主力軍作用,在依托存量發展傳統產業和利用增量發展新興產業上二者沒有很好的結合起來。 

    第五,服務保障措施不到位。產業集群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服務和保障,然而由于遼寧省在發展產業集群這種新的組織形式的時間不長,在服務保障體系建設上還不完善。如缺乏統一規劃,對產業集群發展方向、區域產業布局等缺乏權威的指導,造成區域功能定位雜亂,重點不突出,資源共享度低,沒有形成自己的產業集群特色;產業集群內部道路交通、通信、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產業集群品牌的培育、技術創新平臺、教育培訓機構、產品質量檢測設施、舉辦交易會、展覽會等很多方面還不適應產業集群快速發展的要求等等。 

    遼寧省經濟委員會提出,加快全省裝備制造業集群化發展,當前要加強對整體規劃的科學論證,統籌好全省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的規劃布局;要建立和完善扶持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發展的政策保障,特別是要制定稅收、金融和土地等方面的支持政策,要設立專項資金支持產業集群發展;要充分發揮企業的主導作用;要打造產業集群的品牌形象。 

上一條 上一條:耳目一新的智能電網
下一條 下一條:美國上門求購高鐵技術 中國或迎來技術輸出機會
相關新聞  裝備制造   遼寧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