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語:2009年也將是高壓開關市場有重要變化的一年,因為受金融危機影響下不明朗的經濟形勢,中國房地產市場低迷、GDP增速回落等因素肯定會對高壓開關市場有一定的影響。但隨著農網改造、特高壓項目以及智能電網的新鮮出爐,高壓開關行業迎來了金融危機后的一次發展騰飛的佳契機。
近日,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高壓開關分會六屆一次會員大會暨高壓開關行業協會成立二十周年慶祝大會在西安止園飯店舉行。此次會議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600多家廠商參與,作為金融危機震蕩后的大型行業會議,會議吸引了來自國內外的關注。
作為去年金融危機至今受影響小的幾個火熱市場之一,高壓開關分散的行業格局背后可能暗伏很多不確定因素,對此很多企業表示希望通過此次會議的交流給自己沉沉底兒。
“現在市場很好,但是競爭很大,尤其是國外很多大企業的各個等級的競爭,我們壓力很大。而且還有金融危機的不確定因素在。”來自山東的一位代表坦言。
目前,隨著農網改造、特高壓項目以及智能電網的新鮮出爐,高壓開關行業迎來了金融危機后的一次發展騰飛的佳契機。據會議公布的行業統計信息顯示,近幾年來,高壓開關行業銷售收入及主要產品產量每年都以20%~30%速度增加。
不明朗的2009
“為了滿足電力行業和相關行業高速增長的需要,高壓開關行業必將加大投入,加快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加快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和應用,行業的整體水平將大幅度提升,在設備的制造技術、質量、可靠性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也將進一步縮小,這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在會議上原機械工業部副部長、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顧問陸燕蓀提出了一個“轉型契機”問題。
盡管在過去的2008年發生了南方部分地區的冰雪災害、“5 12”大地震及國際金融危機,但就2008年上半年來講,高壓開關行業發展勢頭依舊迅猛,一些主要產品如高壓開關柜的產量為225470臺,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2.49%。2008年全年預計可生產47萬臺左右,同比增長10%左右。
目前,輸配電設備及高壓開關的市場主要由四方面構成,即電網年新增裝機容量需配套設備、國民經濟各部門用設備、技術改造需要及出口設備。
由于我國電力系統技術改造方興未艾,國家已投入巨資搞電網建設,因此126千伏 GIS等高壓、高壓開關設備2008年仍然保持15%~20%的增長。
但是2009年也將是高壓開關市場有重要變化的一年,因為受金融危機影響下不明朗的經濟形勢,中國房地產市場低迷、GDP增速回落等因素肯定會對高壓開關市場有一定的影響。
國內外競爭格局
縱觀全球,高壓開關行業巨頭主要集中在歐洲和日本。如西門子、ABB、阿爾斯通、施耐德、三菱、日立、東芝等。他們的產品和制造技術先進,代表了當今先進水平。伴隨著金融危機之后的疲軟,ABB、阿海琺、施耐德等國際巨頭開始對中國市場投入了越來越多的戰力,一個個中國基地和分公司在華誕生。
應當看到,在國內市場上,國內企業面臨著強大的國外大公司和合資企業的雙重威脅。這些跨國大公司歷史長、管理好、技術先進、產品開發中周期短、更新換代快、對市場反應迅速,具有明顯的優勢。
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后,已承諾在5年內逐步取消所有非關稅措施,電器產品的進口控制也將在這個期限內取消,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國內老企業通過技術引進,具有較先進的產品技術和較強的技術實力,基本掌握了產品核心制造技術并具備一定的規模化生產能力,在國內市場具有相對優勢。
合資企業以先進的產品技術為后盾,初期采取散件進口,國內裝配的形式參與國內競爭。其后逐步加大本土化力度,但控股方始終控制其核心技術,中方逐步成為國外企業在中國的代理商,他們對國內企業同樣具有較大的威脅。
能夠躋身高壓、高壓領域的民營企業均具有很強的經濟和技術實力,有靈活的機制、應變能力強、投入快、產出快。跨國公司、合資企業、國有企業、民營企業4種不同性質、不同經濟成分的制造商會聚一起,發揮各自的優勢,為了自身的利益激烈角逐,必將成為未來高壓開關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
暗戰特高壓
目前,金融危機對我國國民經濟影響進一步擴大,對于開關行業而言,政府加大對電網技改投入,特別是西電東送、全國聯網所涉及電壓等級和設備以及城市化發展所涉及城網改造將有可能幫助開關行業規避金融危機風險。
750千伏電壓等級作為一個標志性的等級技術,在特高壓實際工程的依托之下對我國高壓開關行業技術發展存在著重大意義。目前750千伏電壓等級是西北電網主網架電壓,也是目前中國正式運行的高電壓等級,據資料顯示,西北電網正在建750千伏22個站38條線,預計今年將有多條750千伏線路開建。
在去年的特高壓一期示范工程中,我國從750千伏電網項目中獲得了大量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先進技術。我國企業已經自主研制成功了上首套1000千伏/300萬千伏安分相單體式特高壓變壓器和電壓等級高、容量大的1000千伏/96萬千乏并聯電抗器等關鍵設備,實現了我國輸變電設備制造技術的升級。
業內權威專家、前西安高壓電器研究所所長李肇林表示,在我國剛開始建設750千伏電網工程時,由于國內還沒有掌握關鍵技術,ABB、東芝等國際輸配電設備巨頭都向中國提出了代價高昂的合作方案,對其壟斷的關鍵元器件更是漫天要價。如750千伏電網開關中的復合材料套管,報價竟達80萬元,而國內研發出來后市場價只有30多萬元。特高壓的研發大大增加了我國輸變電制造企業的信心,“如今隨著西電等一批帶頭企業的成功研制,中國企業再也不必對國際輸變電制造巨頭充滿迷信和畏懼”。
同時,由于全球經濟危機的出現,又給輸變電制造行業帶來了一次重新“洗牌”的機會。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后,除中國以外的新興市場,由于受新的大型電力基礎設施項目減少和新產能投資減少的影響,輸變電設備的訂單量正大幅萎縮,能否得到中國市場已成為全球輸變電制造企業興衰的關鍵。這給了國內輸變電制造行業一個前所未有的能迅速崛起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