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到“工業革命”近到“改革開放”,一場真正意義上的革命有時便意味著一個時代的到來。在建國60周年閱兵儀式上,筆者深深為祖國的迅速崛起以及強大而震撼與感動。擁有泱泱國土且人才輩出的中國歷來都不乏革新之士,這也正是中國屹立于之林的一大原因。
前不久,筆者有幸受奇瑞汽車邀請前往蕪湖參與了旗下A3車型的品鑒之旅活動,體驗了精彩的試乘試駕以及奇瑞汽車的制造過程。對于一個從事汽車相關工作的人,這樣一次深入汽車制造基地觀摩汽車生產線的機會也依然難能可貴,而這次的“品鑒之旅”也確然使筆者感觸良多。
眾所周知,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歷史不過短短二三十年,而在其中的大部分時間內,我們所做的不過是單純的“拿來主義”。國外技術引進以及合資途徑的確促使了汽車產業一段時間內的飛速發展,但“以市場換技術,繼而培育中國自己的自主品牌的戰略設計”也離破產越來越近,阻礙自主品牌汽車發展的絆腳石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在核心技術上的落后以及對國外先進技術的依賴心理。要踢開這塊礙事的石頭,中國汽車產業同樣也急需一次革新。
以往,中系車被詬病的多為品質,這無可厚非地歸結于技術水平的落后,但這個認知卻在這次的品鑒之旅中被一掃而空。在占地280萬平方米的奇瑞工廠中,到處是先進的現代化痕跡。在全球同步的四大工藝環節中,大部分的制造工作由全自動機器人手進行操作,不僅如此,連繁瑣復雜的檢驗環節機器人們也同樣能一一勝任,而它們的工作效率卻大大高于人工操作。這些機器人有的來自意大利,筆者關心的卻是由奇瑞汽車自主研發的機器人也同樣靈活地忙碌于生產線上,絲毫不弱于“意大利戰友”。
“整個A3的車體上共有4161個焊點,而焊接機器人能夠保證每一個焊接點的準確和強度。”“在總裝完成后,我們會運用七個內外飾檢驗點、電器檢驗點和CP7整車檢驗點的一套完整質量環充分對下線車型的質量進行檢驗。”隨行工作人員在參觀過程中不斷地介紹著A3的制造過程,也讓筆者一次又一次對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長足進步充滿敬意。放眼周圍,涂裝車間中的杜爾涂裝工藝全僅有2條,高度自動化的生產模式在業界首屈一指,采用的質量標準在同行中位于前列,而工廠規模更是當之無愧的中國。
而論及發動機廠,對于奇瑞的意義無疑更大。正是這所年產能可以達到65萬臺的發動機廠,成功開創了中系車擁有汽車核心備件制造能力的歷史。目前已擁有成熟技術的ACTECO發動機,即使在得到菲亞特等國外汽車巨頭青睞的同時,也仍然不斷在對自身性能、產品類型進行改進與升級。由此可見,奇瑞汽車始終堅持著自主創新,并在過程中不斷走向成熟。
在參觀中,有一句話始終在筆者的腦海中盤旋不去——“背靠大樹好乘涼”。在奇瑞不惜血本投入10年造車經驗的A3身上,無疑體現了自主品牌汽車品質的新高度。由此,奇瑞A3開創了我們耳熟能詳的“四個”:個10萬元以下裝備ESP防側滑穩定系統、個獲得碰撞測試五星安全認證的十萬元內自主品牌車型、個在產品未上市即采取十萬公里連續不間斷公開測試、個承諾4年或12萬公里國際標準保修服務。在合資品牌天下的經濟型家用車市場中,A3憑借一次次地革新,如同驚雷一般對同級車們形成了巨大的沖擊。
在參觀結束之時筆者不由想到,工廠無疑是汽車企業競爭力的核心,機密性與重要性完全不亞于百年老字號的秘方。而奇瑞汽車卻磊落大方的把他們展示出來,不僅是對用戶的負責也同樣顯示了作為中國自主品牌汽車領頭羊的氣度與自信。
十二年來,奇瑞汽車不只一次走在同行之前,扭轉中系車的發展方向。通過自身的革新,為自主品牌汽車的發展指引方向。如今,奇瑞汽車是國內個總銷量過100萬輛的自主品牌,也是為數不多的幾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系車品牌,進一步證實了革新的成功。而A3象征的不過是奇瑞汽車走向舞臺的一個起點,對于這樣一個民族汽車品牌而言,筆者相信它定能再現革新激情,而其革新過程終將成為中國汽車產業歷史上的一次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