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视频深夜福利网站|午夜性春猛交|日日射日日干|av免费提供|另类网站

廣州菱控|歐姆龍(OMRON)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資訊 >> 正文
新聞搜索
新新聞
本月熱門TOP10
應對產能過剩 風電設備企業 放眼海外
http://www.zouyunfu.com
文章來源:英大網 更新時間:2009-10-28
分享到:
應對產能過剩 風電設備企業 放眼海外

    編者語:10月21日,2009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召開,此次展會匯聚了中外400余家風能參展商。展會組織了多個精彩紛呈的論壇,探討風電產業的熱點問題和未來發展趨勢。

    在10月21日的國際風能大會上,“產能過剩”無疑再次成為在場專家和企業老總熱議的話題,但是,與9月召開的國際新能源產業峰會不同,此次大會關注更多的是怎樣解決風電設備的過剩,指明了未來風電設備廠商發展的道路。

  “產能過剩”這個詞已經在無數場合被多次提起。然而,人們關注和熱議的往往是事件本身,話題往往只是集中在是否真正“過剩”,但為什么過剩和怎樣解決過剩似乎被忽略掉了。如何解決風電設備產能過剩,怎樣利用好資源,杜更多的浪費,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難題待解

  根據我國現有資源、區域發展和基礎設施等情況,計劃到2020年,我國風電裝機容量將過1.5億千瓦,而且根據目前的發展態勢,一定會過這個數字。然而,風電的利用率在我國僅占到了3%,這與國家大力發展可再生清潔能源的的倡導不相吻合。于是,并網問題成為產能過剩的焦點。

  而對于這個問題,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施鵬飛給出了中肯且公正的答案。并網制約的問題包含兩個方面,其一,是政策問題,風電發展規劃大幅落后于實際開發情況。“政策對電網企業還沒有出臺真正的激勵措施。在《中長期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中有一個3%到8%裝機容量。但是,同時提出了一個3%電網當中非火電的比例,卻沒有明確提出由誰來承擔這個責任。”

  其二,也是關鍵的,技術問題。施鵬飛說:“風電是不穩定的,在大規模接入電網的同時,技術還不夠先進,電網一時承受不了。要接入這些風能就需要進行大量的配套設施建設、調式和驗收工作。”而這無疑增加了電網企業的成本。

  記者曾采訪過電科院新能源研究所的副總工程師遲永寧,根據他的研究經驗,一個電網接入風電的比例過高時,其電能質量會出現惡化甚至不穩定現象,也會在調峰、調頻、調度等方面遭遇難題。我國東北地區風電發展較快,就曾遇到上述問題。

  對于一個區域電網,風電接入較多后,其裝機容量必然較大,此時,常規機組的發電功率就需要作出調整,以跟蹤配合風電功率的變化。“比如說,有200萬千瓦風電功率送入電網,那么火電出力就要降低200萬千瓦。但是風電是間歇性的,如果此后風電功率達不到200萬千瓦,而火電的200萬千瓦已經停掉,那么電網的穩定運行就會受到影響。要知道,重新啟動已經停掉的火電機組,起碼需要七、八個小時。”遲永寧說。

  “走出去”的時候到了

  縱觀中國風電市場發展這幾年,在內資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外資企業也不斷地涌入中國市場,他們不僅帶來了資金、技術和人才,也不可避免地爭奪著本土市場。面對逐漸飽和的國內市場,中國風電設備企業“走出去”的時候到了。

  “未來,中國的風電設備廠商要在滿足國內市場需要的同時,放眼國際市場,出口我們的產品,要在全球風電市場的大環境下制定企業的發展策略。”施鵬飛為設備廠商指出了方向。

  在這方面,國內已經有企業率先“吃螃蟹”。據了解,早在2007年,華儀風能開發有限公司就已將自己的產品打入智利,廣東明陽風電技術有限公司也在同年將其1.5兆瓦變槳變速雙饋式恒頻并網風力發電機組出口美國。廣東明陽風電副總裁王松向記者透露,目前公司出口澳大利亞的項目也已經有眉目了。

  在企業家論壇上,有風機制造商也表示,未來國內風電設備廠商在完成本地化的同時,出口是大勢所趨,如何適應國外風電產業的發展已經提上日程。對此,施鵬飛表示出強烈的信心,“不同國家的市場有不同的規則,企業適應不同的規則也需要一個過程。但是,我很有信心,現在,美洲、非洲等國際市場已經有我們的足跡。”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風電設備廠商會將自己的生產基地建到海外去,建成中國的維斯塔斯,中國的蘇司蘭,中國的歌美颯……

  

上一條 上一條:設備集成——探討現場總線共用技術的發展
下一條 下一條:“自動氣象站風速傳感器自動檢定系統”獲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技獎
相關新聞  風能展   風電設備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