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7日下午3時在中南海紫光閣接受媒體采訪,并就當前經濟形勢、明年經濟工作和其他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溫總理表示:“每一次國際金融危機都會帶來一場科技的革命,或者說大的變革,而決定經濟危機應對取得勝利的關鍵還是在人的智慧和科技的力量。下半年,我們開始考慮從對產業的科技支撐,著手研究培育新的經濟增長帶,特別是新興的戰略型產業。”
溫總理說:“我記得有一次在無錫中科院物聯網研究所參觀,我在那里遇到一批年輕有為的青年,他們許多是從海外歸來的學子。他們給我介紹什么是物聯網,物聯網就是傳感器加互聯網,也就是說通過傳感器可以將互聯網運用到基礎設施和服務產業,它有著廣闊的前景。為此他們起了一個很生動的名字,叫做“感知中國”。我知道上都在考慮占領科技的制高點,也就是占領新型產業的制高點,這些才真正決定著一個國家的未來。”
“為此,我回到北京以后,連續召開三個座談會,有科技、經濟和企業方面的人士參加,來研究中國的新興戰略型產業。大家都感到,除了發揮諸如像裝備制造業我們傳統的優勢以外,應該大力發展互聯網、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環保技術、生物醫藥,這些涉及未來環境和人類生活的一些重要領域。通過這些調查和座談以后,我在北京召開了一次科技界大會,總結和歸納了科技界、產業界、經濟界提出的建議,比較系統地提出了我國新興戰略型產業未來發展的方向。現在這個規劃我們還在擬定當中,我們準備把它同“十二五”規劃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其實中國的經濟問題我一直講,根本上還是結構性的問題。就是我常說的,我們經濟上還存在著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但是這些問題的焦點還在于如何調整經濟結構,包括一、二、三產業的結構、地區結構、積累與消費的結構。更為重要的就是要運用科技的力量來轉變發展方式,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之所在。”
“我在基層看到工人在車床上工作,我對他們講,我說每一個部件,它的性、它的工藝水平都反映著,或者說都深烙著一個民族的精神面貌。只有那些勇于創新并且精益求精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中華民族的希望也就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