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嵌入式系統應用委員會揭牌 坂村健(左)2004年在中科院計算所布道RFID
富士通的服裝管理系統模型
記者次見到東京大學教授坂村健還是2004年5月13日在中科院計算所,當時坂村健手拿帶有RFID的白蘿卜,正在演示泛在計算的應用。他面前的桌上擺放的用來盛酒、飲料、藥品的瓶瓶罐罐都貼著RFID標簽。當時,與會者深知RFID技術的價值,卻無人知曉物聯網,因為國際電聯在一年多后才創造了物聯網這個詞。
2010年,坂村健與富士通等多家日本企業亮相4月27日召開的中日物聯網與嵌入式技術應用研討會,與中國同行一道切磋物聯網技術。與此同時,由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中科院計算所和日本T-Engine協會共同發起成立的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嵌入式系統應用委員會正式成立。這表明在輕工產業和家用電器行業,嵌入式系統將在3C融合和產業結構升級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物聯網是干出來的
“如今,歐盟說物聯網,美國談無線傳感器網絡,日本講泛在計算,請您給物聯網下個定義。”記者把問題拋給坂村健。
“我們主要關心三點:一是與安全相關的問題,如食品安全、施工安全等;二是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三是對人更友好,因為人不用的技術一定是沒有用的技術。”坂村健并沒有直接回答記者的提問。但從他的回答中不難看出,坂村健關心的是如何解決實際問題。
早在1984年,坂村健便將電腦無處不在的理念付諸實施,創立了包括實時操作系統、中間件、通信協議、人機界面等在內的TRON系統架構。TRON是實時操作系統核心的英文首字母縮寫。坂村健表示,隨著時間的推移,TRON又被人們稱為泛在計算、泛在網絡或普適計算。近,有人將它稱為物聯網。
“現在,全球每年生產100億臺微電腦,其中95%采用嵌入式系統。全球30%的嵌入式系統采用TRON,在日本這一比例為60%。TRON未來的發展重點是把電腦植入到藥品、服裝、食品、交通等領域的相關設備中。”坂村健表示,“不久的將來,物與物、物與場所、物與人、場所與人等之間的通信將成為現實,米粒大小的RFID標簽將被植入所有的物品中。”
開放和標準化是TRON一直努力的方向。“任何國家和地區都可以免費使用TRON。技術開放使得更多人可以貢獻力量,從而使TRON發展得更快。通信協議與控制技術的標準化非常重要。TRON不應該被任何個人或企業所壟斷。”坂村健強調說,“在物聯網時代,通信基礎設施領域不應該出現壟斷。在開放和標準化的基礎上,任何人都能平等地使用技術。”
務實的日本企業
如今,網民如何感激溫·瑟夫和伯納斯·李都不為過。由于他們無私地放棄了互聯網和萬維網協議的專利權,互聯網才能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日本企業把精力放在RFID等核心技術和基于TRON架構的應用開發上,而不是放在物聯網的定義和標準的制定上。
與互聯網普遍采用的通用硬件平臺有很大差別,泛在計算通常是基于嵌入式系統平臺的。因此,嵌入式系統的軟硬件開發平臺顯得非常重要。TRON的開發平臺是由標準化的硬件開發板和實時操作系統T-Kernel構成的開放式開發平臺T-Enging。企業可以在T-Engine上開發各種中間件和應用。
TRON支持ARM和MIPS等多種嵌入式體系架構。中科院計算所研發的龍芯處理器與MIPS是兼容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杰透露,中科院計算所十分注重嵌入式技術的研究。未來,TRON移植到龍芯平臺會很容易。
坂村健創立的T-Engine協會專注于TRON架構的技術發展,而各種開發工具和平臺的商品化則交給日本Personal Media公司去完成。如今,能做RFID的中外企業很多,但有誰能像富士通那樣為服裝行業研發經得起200℃的熨燙并且能在洗衣機里洗200次的RFID標簽?日立的RFID標簽的長、寬、高都只有0.05mm。人們可以輕易地將其嵌入到紙張中。當然,RFID的天線尺寸無法縮到這么小。日立展出的RFID金屬標簽像一個銘牌,可以被牢牢固定在集裝箱等物品上,從而提高RFID在露天和惡劣環境中的應用可靠性。
在研討會上,日企展示的大規模的RFID應用是富士通為好萊塢提供的基于RFID的演員服裝管理系統。盡管從技術上看,此應用十分簡單,但效果很好。
李國杰的個忠告是:物聯網是由許多小而窄的應用構成的,過分強調統一的跨領域的物聯網平臺,或者過分強調行業標準,不利于物聯網的發展。
“發展物聯網和嵌入式系統的關鍵是看系統的智能體現在什么地方。物聯網和嵌入式系統有兩個基本模式,即云計算模式和物計算模式。”李國杰認為。
云計算模式是通過分布式的架構采集數據,然后集中進行信息處理。此模式一般用于宏觀決策等信息處理的過程中,如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醫療等。系統的智能主要體現在處理中心,即需要較強的集中計算能力和高帶寬,但終端設備比較簡單。
物計算模式強調實時控制,對終端設備的性能要求較高,如智能化的汽車電子、數控機床、安全系統、智能家居等。系統的智能主要體現在終端設備上,對集中處理能力和系統帶寬要求比較低。
李國杰的第二個忠告是:物聯網的云計算模式和物計算模式對技術的要求是不一樣的,不要試圖創造一種終端和處理中心的性能都非常高、帶寬也很高的應用模式。這將導致RFID的應用成本居高不下。
“據我了解,沒有哪個國家擁有兩三百個節點以上的無線傳感網,也沒有壽命過兩年的無線傳感網。無線傳感網有應用的局限性,比如涉及敏感信息的應用等。物聯網是個十分復雜的問題。”李國杰表示。
李國杰的第三個忠告是:智能電網、智能物流、智能交通等應用涉及到十分復雜的動態環境優化問題。這是一個十分困難的系統科學問題,不是裝幾個傳感器就能輕松解決的。因此,我們要加強有關的基礎研究,既不能把物聯網大題小做,也不能把需要時間去解決的未來的問題放到現在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