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鎮煤礦是1993年投產的大型現代化礦井。近年來,該礦通過大力實施“雙基建設”和“科技興安”戰略,全力實施“數字化礦井”再造工程,依靠科技進步提高裝備水平,依托科學管理筑牢安全基礎,使礦井駛入了安全、、和諧發展的快車道。如今的翟鎮煤礦,已經發展成為集煤炭開采加工、機械制修、電力、電纜制造、藥業、建材等多領域為一體的資源綜合效益型企業。產值突破30億元,并先后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十佳礦井”、“全國雙十佳煤礦”、“行業級安全礦井”等80多項榮譽稱號。
自動化系統改造
為打破制約礦井生產的瓶頸,近年來,翟鎮煤礦進行了的科技改造,礦井各系統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翟鎮礦在集團公司應用了自動化的網絡控制與信息技術,井上下各生產環節設備運行狀態、瓦斯、風速、溫度、負壓等參數動態顯示,實時監測,瓦斯報警信息可自動發送到生產管理人員的手機,礦調度室通過高速網絡與集團公司和各兄弟礦井之間,實現圖像和聲音高清晰雙向全動態連續性通訊傳輸。
該礦應用作業規程編制專家系統、綜合辦公公文簽批系統和翟鎮煤礦考核數據庫網絡管理系統,實現了文件、信息、規程措施編制電子化、會審傳簽網絡化、辦公無紙化,提高了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對礦井原煤運輸、井下排水、供電、壓風、七采輔扇等四大運轉設備和綜采工作面實行遠程監視集中控制,對主井提升信號及自動定量裝載綜合控制系統進行了改造,提高了主提系統的裝卸能力和效率。礦井年生產能力從2000年以來始終穩定在200萬噸以上。井下運輸、供電、供排水、通風等生產系統環節均實現了無人值守,減少了人員投入和費用支出,提高了設備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機械化生產作業
翟鎮煤礦地處新汶向斜軸部,臨近蓮花山大斷層,主采煤層多為復合頂板,地質構造復雜,工作面起伏變化大,2002年以前一直沿用高檔普采開采方式,給現場管理帶來很大困難。翟鎮煤礦突破傳統思想束縛,提出了“讓條件適應設備”的思路,成功應用輕型綜采液壓支架,為集團公司的采煤工藝帶來了一場技術性革命。目前,礦井開采全部實現了綜采化,效率提高了3倍以上,人員減少了62%。
全礦積極探索復雜地質條件下綜合機械化掘進技術,在集團公司家應用了綜掘機,月進尺創出了500米的記錄,有效緩解了采掘接續緊張局面。創新應用了濕式噴漿機、掘錨支一體機等設備,降低了巷道整修工程量和支護材料的重復投入,巷道支護能力大大提高。實施以矸換煤工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矸石充填開采技術,不僅解決了井下矸石充填的技術問題,同時提高了建筑物下煤炭回收率,而且對地面采動影響明顯減少。真正實現了井下矸石不轉移、不升井、不上山, 礦井已于2007年12月10日正式停運了矸石山。
信息化生產調度
該礦充分發揮生產調度指揮中心總樞紐的作用,創新應用生產監測系統,通過井下分站和開停傳感器,實現了現場生產情況的即時顯示。工業電視的成功應用,實現了對崗位人員和設備運行等情況的實時監測,保證了礦井安全生產。在調度指揮中心安設第六代新型數字交換機,四部直通電話可與井下各工作崗位地點直接聯系,生產命令可迅速傳達到各個采區、各個地點。自主研發了國內井下無線通訊系統,該系統抗干擾能力強、通話質量高,目前通訊信號已覆蓋井下90%的范圍。
生產調度的信息化,實現了調度人員、指揮生產和緊急情況即時處理,使井下生產作業闊步邁入信息時代。
網絡化井下運輸
翟鎮煤礦應用單軌吊運輸系統,不僅解決了綜掘工作面后配套運輸問題,而且為全礦綜采工作面的安全裝撤提供了保障。由于該設備適應性強、靈活性高,適用范圍廣,能實現采掘工作面物料、設備、人員的空中運輸,被職工們形象地稱為“空中客車”。不僅如此,翟鎮煤礦還在集團公司率先推廣應用了拐彎猴車運輸系統,實現了兩個43度、一個57度的三個水平拐彎,上坡拐彎更是達到了14度,而且實現了零速度上下人。這一系統的成功應用使井下長距離、多彎道條件下的機械運人成為現實。
單軌吊運輸系統和復合彎道繩索運人系統的成功應用,實現了井下區域運輸的網絡化。科技裝備在提高井下運輸工作效率的同時,將礦工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體面勞動。
智能化實時監測
翟鎮煤礦建成安全生產綜合管理三維可視化信息系統,該系統可將工程、生產、安全、地質等多方面的信息通過三維立體圖直觀地反映出來,管理人員可在一個視圖上掌握礦井的安全與生產狀態,更加直觀地了解安全監測地點的位置和監測結果,為生產管理、調度指揮、搶險救災提供了綜合信息支持。
井下運輸信息集閉系統采用計算機來信號燈及電動道岔,對機車進路區間實行自動開放、自動閉鎖,創建了井下重軌化高速鐵路,杜了軌道原煤運輸列車的追尾和撞車事故,實現了運輸環節的安全可靠。應用井下人員定位系統,實現了現場作業人員位置的即時查詢。當井下發生緊急情況時,調度人員可通過該系統立即下達撤離命令;作業人員遇險時也可及時發出求救信號。該系統的應用,將使礦井的安全管理提升到一個更高水平。
近年來,翟鎮煤礦先后引進、改造、革新和優化生產系統480多項,其中80多項創新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在解決制約生產瓶頸的同時,也為創建本質安全型礦井提供了保障。截至目前,翟鎮煤礦已實現安全生產2660多天。(程真 趙玉棟)